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内容上由写景转向抒情。前两句写自己的居所,第三句转入写自己的心境,最后归结到自己的处境与遭遇。“江近”二句写景,“不才”二句抒情,“犹幸”句点题,并抒发感慨。
译文: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注释:
①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这是作者为友人杨信仲所写的酬和之作。杨信仲在给杨信的回信中提到:“君今得闲,幸甚!但恐山中无可乐,当有佳篇可继否?”可见二人友情之深。
②比闾:指相邻的小院。
③儒宫:指读书学习的地方。一亩:泛指土地。
④浇愁:消愁。
⑤频拈:经常拿起。架上书:指书房里的书籍。
⑥江近:靠近江边。云烟长到户:云、烟缭绕,飘荡在窗户之上。
⑦人稀:人迹罕至。驯除:驯服。这里指鸟雀在树上筑巢。
⑧不才:没有才干或才能。时流:时俗,世俗。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内容上由写景转向抒情。前两句写自己的居所,第三句转入写自己的心境,最后归结到自己的处境与遭遇。“江近”二句写景,“不才”二句抒情,“犹幸”句点题,并抒发感慨。
诗的前两联先从对方写起,用一个“作”字引出“比闾”,再以一个“居”字引出“一亩”。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寓情于景。诗人把居处描写得十分清幽宁静,仿佛是远离尘世的一个独立世界。接着又写自己的心情,说自己虽然居处清幽,但却常常感到孤独无聊,只好买些美酒来解愁,有时还拿起架上的经书来消遣。
诗的下两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江近云烟常飘进窗前,而人们却很少来往;鸟儿也很少飞出树丛来觅食,一切都显得十分安静和平和。这两句看似纯然写景,实际上仍寓情于景。诗人把这种情景写得十分真切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一样。
诗的后两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才”,意谓自己没有多大本领或才干,“时流”,指当时的社会风气。“犹幸”,意谓幸好还能赶上时代的末班车。这里诗人表面上是在说自己有幸能够继续活下去,但实际上却是在慨叹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可悲处境。
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借物抒情,即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它以清静优美的田园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