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轼邦君侈画熊,却来问政翠崖翁。
只应兄念玄真子,不是堂无齐盖公。
千载棣华垂盛事,两丛慈竹亦清风。
跨鸾时过宣平老,明月箫声在半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冯轼邦君侈画熊,却来问政翠崖翁。
  • 冯轼邦君: 指冯轼,一位有地位的官员。
  • 侈画熊: 奢侈地画出一只熊,可能是指冯轼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或地位而特意制作或收藏的熊皮艺术品。
  • 问政翠崖翁: 向被称为“翠崖翁”的人询问政治事务。翠崖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某个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暗示了一种隐居或远离世俗的生活方式。
  1. 只应兄念玄真子,不是堂无齐盖公。
  • 兄念玄真子: 暗示着一种尊敬和怀念,可能是在说某人的名字或称号,如“玄真子”这样的道教隐士。
  • 堂无齐盖公: 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或其成就的象征性表述,如“齐盖公”,指的是历史上的某种贡献或声望。
  1. 千载棣华垂盛事,两丛慈竹亦清风。
  • 棣华垂盛事: 描述了一种长久持续的美好事物或事件,这里的“棣华”可能是一种植物名,如“棣棠”等,象征着繁荣或吉祥。
  • 两丛慈竹: 描述的是两株竹子,它们可能象征着坚韧和清高的品质,或者代表着某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1. 跨鸾时过宣平老,明月箫声在半空。
  • 宣平老: “宣平”可能是指某个地点或时代,而“老”则暗示了岁月的痕迹或是对过去的怀旧之情。
  • 明月箫声: 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明月和箫声共同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又浪漫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人文情怀以及历史遗迹的深深怀念和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深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