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交宁问田安在,急义固于官不知。
膴仕幸多花萼好,幽栖宜与竹林期。
床头周易吾将老,案上楞严晚得师。
此意自应天予后,峄阳未琢长孙枝。
【注释】
重交:旧时指朋友间的交往很深。宁:岂。田安:汉代人,以廉洁著称。官不知:不问官职大小。膴仕:显官。幸:幸运。花萼:指花萼相辉,比喻才德出众。幽栖:隐居。期:期许。床头:指书桌上摆有的书卷。周易:指《周易》这部典籍。楞严:即《楞伽经》。晚得师:晚年才得遇良师。此意:指自己的抱负。天予:上天赐予。峄阳未琢长孙枝:用“峄”作地名,是东晋时期有名的木材产地,“长孙枝”指树的嫩芽,比喻后辈人才,也指后代子孙。这里暗含作者希望后继有人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首联“重交宁问田安在,急义固于官不知。”意思是说在深交之中,何须问及田安是否存在于世,只要有急人之难的义举,即使官位再高也不去计较。这里的“急义”指的就是作者自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颔联“膴仕幸多花萼好,幽栖宜与竹林期。”意思是说做官的人幸运地有许多才华横溢之人相伴,而隐居的人则可以像竹子一样,在山间清雅地生活。这里的“膴仕”指的就是做官的人,他们因为拥有权力而得以施展抱负;而“幽栖”则是指隐居的人,他们远离世俗纷扰,过着清静的生活。
颈联“床头周易吾将老,案上楞严晚得师。”意思是说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喜欢研究《周易》和《楞严经》(佛教经典),希望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智慧。这里的“床前”指的是书桌上摆有的书卷,“晚得师”则是指晚年才得到良师指点。《周易》是一部深奥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学习它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楞严经》则是一部关于佛教教义的著作,作者通过研读它来领悟佛理。
尾联“此意自应天予后,峄阳未琢长孙枝。”意思是说作者的这种抱负和追求应该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和庇佑,就像长孙枝(即柳树)一样,虽然还未被雕刻成器,但将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这里的“天予”指的是天意,也就是命运的安排;“长孙枝”则是指柳树幼苗,比喻后辈才能。作者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顺利发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个人抱负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特点,如官场腐败、文人隐逸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