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诸老独岿然,羸不胜衣万事便。
灯下细书批敕字,雪边先著趁朝鞭。
岂应无故令身健,却止功名与世传。
遗奏定留封禅稿,凭谁吹送九重天。

《挽尤延之尚书》原文如下:

向来诸老独岿然,羸不胜衣万事便。
灯下细书批敕字,雪边先著趁朝鞭。
岂应无故令身健,却止功名与世传。
遗奏定留封禅稿,凭谁吹送九重天。

诗句译文: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陈傅良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尤延之尚书一生的怀念和对其成就的赞扬。首句“向来诸老独岿然”意指在众多前辈中,尤尚书显得格外杰出且独立不群;次句“羸不胜衣万事便”则描绘了尤尚书虽年迈体弱,但仍能从容应对各种事务的情景。第三四句“灯下细书批敕字 雪边先着趁朝鞭”,形容他在灯光下细心批阅公文,以及清晨冒着大雪赶去上班的景象。最后两句“岂应无故令身健,却止功名与世传”反映了诗人对尤尚书健康长寿的感慨,同时也表明他生前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希望他的事迹能够被世人传颂。末句“遗奏定留封禅稿,凭谁吹送九重天”表达了诗人对尤尚书的深切怀念,并希望他的功绩能够得到后世的传承和赞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尤尚书的敬重和惋惜,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个人命运的无常,也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尤尚书的卓越品质和辉煌成就。通过对尤尚书生前生活细节的描述,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华又有责任感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使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词,还能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

诗中“向来诸老独岿然,羸不胜衣万事便”这两句,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尤尚书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的形象。这种独特的个性和坚定的意志,让他在众多同辈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尤尚书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诗人对他才能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诗中的“灯下细书批敕字,雪边先着趁朝鞭”这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展现了尤尚书勤勉敬业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在微弱的灯火下仔细批阅公文,还是在飘雪的清晨匆匆赶往工作岗位,都充分展示了他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职责的忠诚。这种精神不仅令人敬佩,也为后人所传颂。

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哀和无奈。诗人在表达对尤尚书成就的赞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健康状态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对他不幸遭遇的一种自然反应。这种描写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增加了其艺术感染力。

诗的结尾“遗奏定留封禅稿,凭谁吹送九重天”则以豪放的笔触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句中的“遗奏”一词,既指尤尚书留下的奏章,也暗喻了他的遗志和抱负。而“凭谁吹送九重天”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志向和抱负能够流传千古,永垂不朽的愿望。这种豪迈和浪漫的情怀,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激昂向上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尤尚书生前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和高尚品质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使其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悼念之作,更是一篇富有启示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其艺术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