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一世馀,元非亲物亦非疏。
酒边每事如人意,灯下通宵读我书。
学到庄骚才止此,生逢周汉定何如。
西州相识无遗恨,独恨无从掺子祛。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袖手旁观一世馀,元非亲物亦非疏。    
酒边每事如人意,灯下通宵读我书。    
学到庄骚才止此,生逢周汉定何如。    
西州相识无遗恨,独恨无从掺子祛。    

译文注释

  • 袖手旁观一世余:形容自己像旁观者一样,不过问世事,只是静静地看着。
  • 元非亲物亦非疎:虽然不是我所熟悉的事物,但我并不觉得疏远。
  • 酒边每事如人意:在喝酒聊天的时候,每件事都符合自己的心意。
  • 学到庄骚才止此:我学习了《庄子》和《楚辞》,但只学到这程度。
  • 生逢周汉定何如:我生逢汉朝和唐朝,命运如何,难以预料。
  • 西州相识无遗恨:在西域(指宋与辽交界处)的朋友相处没有遗憾。
  • 独恨无从掺子祛: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办法帮助他解除病痛。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朋友的深情。通过描述与杨休甫在酒桌旁的愉快时光和深夜读书的情景,诗人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袖手旁观”、“酒边每事如人意”,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超然态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命运的关切和无奈,这种情感转折增加了诗歌的复杂性和深度。

评析

陈傅良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待友情的态度。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常常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来观察世界,而这种距离有时也是他们情感丰富、细腻的原因之一。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尤其是他们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努力。

写作背景

关于陈傅良的具体写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资料。根据他的生平和诗作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生活较为平稳时期,也就是他仕途顺利或稍有成就时写下的。这种时期,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也可能因为生活的稳定而更加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个人的孤独。因此,这首诗既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