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阿著柴扉,陋甚谁盘桓。
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
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
欲从我借书,我书何足观。
辛勤抱遗经,及此鬓发班。
一语未领会,累日不自安。
虽更圣人手,亦恐众说谩。
况复秦汉下,曾莫修与删。
致之获麟前,存者今若干。
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
羡君方盛年,恣意涉浩漫。
又闻书少多,不系学缺完。
读书固匪易,用书良独难。
昨来荷堤上,尝试及孟韩。
此话如涓埃,此道如丘山。
《借书一首》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藏书和借书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让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 山阿著柴扉,陋甚谁盘桓。(”在山的角落有一个柴门,简陋得很,有谁会驻足停留?”)
- 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美人在这里寻求什么?有几十根粗大的竹子。”)
- 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每天阅读上百篇的书籍,感觉时间还过得去。”)
- 欲从我借书,我书何足观。(”想从我这里借书,我那点书有什么好看的?”)
- 辛勤抱遗经,及此鬓发班。(”辛辛苦苦地抱着那些旧书卷轴,这些书已经让我的头发都白了。”)
- 一语未领会,累日不自安。(”一句话没有理解透彻,好几天都不安宁。”)
- 虽更圣人手,亦恐众说漫。(”即使由圣人整理编纂,恐怕也是众口难调。”)
- 况复秦汉下,曾莫修与删。(”何况在秦汉时期,史书也没有经过仔细的编辑和删减。”)
- 致之获麟前,存者今若干。(”直到孔子得到《麟凤》,保存下来的有多少呢?”)
- 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我无法评判它的好坏,望着浩瀚的大海,久久地叹息。”)
- 羡君方盛年,恣意涉浩渺。(”羡慕你正值壮年,可以随心所欲地探索知识的海洋。”)
- 又闻书少多,不系学缺完。(”又听说读书的数量很多,但这不一定能保证学习完整全面。”)
- 读书固匪易,用书良独难。(”读书固然不容易,但使用知识却很难。”)
- 昨来荷堤上,尝试及孟韩。(”昨天我来到荷塘边,试着引用孟子和韩愈的言论。”)
- 此话如涓埃,此道如丘山。(”这些话就像是微不足道的尘埃,但道理却是高大雄伟的大山。”)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首联“山阿著柴扉,陋甚谁盘桓。”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景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简朴生活的赞美。同时,“陋甚”一词也反映了他的谦逊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生活简朴到了极点,没有什么值得别人驻足。
颔联“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则转向描述一位美丽的人正在寻求知识。这里的“美人”可能是指他自己,也可能是指其他人。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己的学问和见识,暗示自己拥有丰富的书籍资料。
颈联“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则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表述。诗人每天阅读上百篇文章,虽然看似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觉得这样很自在,甚至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尾联“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则是诗人对自己学识的感叹。他认为自己的学问虽然广泛但并不深入,无法做出精辟的评价或判断,因此只能望着广阔的天空长叹。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和自省,展示了他对自己学问的态度和看法。诗人既表现出谦逊和低调,也显示出对自己学识的自信和骄傲。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