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得新霁,草木日夜绿。
阳光初蔽亏,野暝或单复。
美人浮湘波,领此入蓬屋。
故放归帆迟,更呼渔火续。
穷探物精华,尽付诗凡目。
忆昨欣晤对,令我忘休沐。
剧谈酒行希,危坐兵卫肃。
相思正倚楼,所寄忽累幅。
瑰辞堪买贫,轶韵和难属。
自从楚骚兴,悲些逮差玉。
后来数唐人,欸乃岩隈宿。
世无梁昭明,斯文又谁录。
注释:
张漕行部过湘岸有作因次其韵 —— 张漕行部路过湘江岸边,写下了这首诗。
春晚得新霁,草木日夜绿 —— 春天到了,天气晴朗,草木繁盛,一天天地绿。
阳光初蔽亏,野暝或单复 —— 太阳开始遮蔽,天色阴暗,时而明亮时而昏暗。
美人浮湘波,领此入蓬屋 —— 美丽的女子在湘江上泛舟,带领着船只进入了船篷下。
故放归帆迟,更呼渔火续 —— 因此,我把帆放回船上,让渔夫点燃渔火继续航行。
穷探物精华,尽付诗凡目 —— 我尽力探寻事物的本质和精华,全部投入诗歌的写作中。
忆昨欣晤对,令我忘休沐 —— 回忆起昨天愉快的会面,使我忘记了休息沐浴的时间。
剧谈酒行希,危坐兵卫肃 —— 我们纵情畅谈,饮酒作乐,保持警惕,以防不测。
相思正倚楼,所寄忽累幅 —— 我们相思之情正寄托在楼上,然而所寄送的书信忽然堆积如山。
瑰辞堪买贫,轶韵和难属 —— 优美的言辞可以弥补贫穷,而美妙的韵律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配。
自从楚骚兴,悲些逮差玉 —— 自从楚辞兴盛以来,悲伤的情感便与玉石一起被珍视。
后来数唐人,欸乃岩隈宿 —— 之后还有无数唐代诗人,他们以吟唱的方式在岩石之间住宿。
世无梁昭明,斯文又谁录 —— 如果没有梁昭明这样的才子,那么这些文化又将由谁保存和传承?
赏析:
张漕行部路过湘江岸边时,写下了这首诗。首二句写春天的晴好天气,以及草木的生长变化。“春”字点明时节,“新霁”说明天刚刚放晴,“草木日夜绿”描绘了春日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写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阳”字点明了太阳,“蔽”是遮挡的意思,写出了太阳初升时的光辉;“野暝”即傍晚时分,“或单复”则是形容天色的变幻无常。这四句通过描写日出日落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六句写美人乘船入港的情景。“美人”指的是那位在湘江上泛舟的美女,她美丽动人,如同画中的仙子一般。“领此入蓬屋”则形象地描绘了她乘坐船只进入船篷下的场景。这里的“蓬屋”可能是指船上简陋的住所,但也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温馨家园。
接下来的两句写诗人因为这位美人的出现而感到喜悦。诗人将帆放回船上,让渔夫点燃渔火继续航行。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美人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善于欣赏自然美景的雅趣。
接下来的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尽情畅饮作乐的情景。他与友人一同饮酒作乐,保持着警惕,以防不测。这种豪放不羁的态度正是诗人性格的体现。
接下来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思念远方的亲人。他通过诗词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传达到亲人那里。这里的“忆昨”表明了他对过去的回忆,而“忘休沐”则暗示了他为了思念亲人而暂时忘却了自己的休息和娱乐。
接下来的诗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一位朋友。两人一起饮酒作乐,欢声笑语不断。这里的“剧谈”“酒行”都是描述两人之间的亲密交流。而“危坐”“兵卫”则描绘了他们在宴会上庄重严肃的氛围。这种场景既体现了古代文人间的友谊深厚,也展示了他们高雅的生活品味。
接下来两句写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另一位朋友。他们一起倚楼相望,相互倾诉心中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相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所寄忽累幅”则暗示了他们书信往来频繁的情况。
接下来的几句写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感慨。他认为优美的言辞可以弥补贫穷,而美妙的韵律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来配。这里的“瑰辞”指的是优美的词句,而“佚韵”则可能是指失传的韵味。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诗词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于楚辞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楚辞的兴起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楚辞中所蕴含的悲伤情感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珍视。这里的“悲些逮差玉”意味着楚辞所蕴含的情感如同宝玉一般珍贵难得。
尾联写诗人对于唐代诗人的赞美之情。他指出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各异,但都以吟唱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里的“欸乃”可能是指吟唱的声音,而“岩隈宿”则描绘了诗人在岩石间住宿的场景。这种创作方式既体现了唐代诗人的个性特点,也展示了他们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对人物关系的刻画以及对诗词创作的感悟等各个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