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山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注释:
- 山房:即山中小屋或别墅。
- 轩窗:指有窗子的房屋。四面开:四周都有窗户。
- 风送海云来:风吹动海中的云彩飘来。
- 催花雨:春天的雨,像在催促花朵开放一样。
- 惊蛰雷:春天的雷声,像是在惊醒蛰伏的动物。
译文:
山中的小房子
四面都开着窗户,风吹来海中的云彩飘来。
一阵春雨催开了鲜花,几声雷声惊醒了蛰伏的动物。
石凳上蜗牛的黏液闪着光,蚂蚁围成一圈绕着山台。
此时衣服被水打湿了,熏香的炭火散发出阵阵麝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小屋生活的诗,通过对小屋内外景色和声音的描绘,展现了山中宁静、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以“山房”为题,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空间。
首联“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描绘了小屋四面敞开的场景,风吹动着远方的海云,带来了春的气息和生机。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与世隔绝。
颔联“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则进一步丰富了这幅画面。春雨如同催花的使者,唤醒了沉睡的花朵;而春雷则是自然界的闹钟,惊醒了冬眠的动物。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春日景象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觉醒和新生。
颈联“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则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小屋内外的自然景致。蜗牛的黏液在石头凳子上留下的痕迹,像是大自然的印记;而蚂蚁围绕山台形成的军队般的阵形,又增添了一份热闹和活力。这些细节的描绘既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尾联“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则点明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和环境氛围。衣服被水打湿了,熏笼里弥漫着麝香的气味,这些都暗示着诗人正在享受着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中生活场景。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