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竺峰飞小朵来,闲僧曾共倚崔嵬。
寒惊玉匣光初泻,晓怯冰壶冻未开。
云外有香丹桂落,洞中无月白猿哀。
当年洗耳人何在,拟勺清泠酹碧苔。

冷泉亭

西天竺峰飞起的朵朵白云,我曾在山中悠闲地依傍着高高的山峰。

寒冷的早晨,玉匣中的泉水初泄出,清澈而明亮。 清晨时被冻冰壶的寒气吓到,不敢开启。

云外飘来的丹桂香气弥漫,洞中只有白猿哀鸣。

当年洗耳的高人如今安在?我在此处,用勺向清泠的水洒向碧苔,祭奠他。

注释:

1、西天竺:指杭州灵隐寺。

2、崔嵬:高峻。崔嵬,高大貌。

3、寒惊玉匣光初泻:玉匣,泛指水瓶。初,刚,刚刚。光,水色。

4、晓怯冰壶冻未开:冷泉亭建于六朝古迹灵隐寺内。据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此煮石研墨,故名“冷泉”。

5、白猿:传说中一种猿猴。

6、昔人:指洗耳的高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以写冷泉亭为线索,通过写景抒情,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晚唐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西天竺峰飞小朵来,闲僧曾共倚崔嵬。”此句先写山,后写人。“西天竺”即灵隐寺。山不在说其高,而说其耸立;人在说其闲,而说其倚山。一个“崔嵬”,将山势写得雄奇险峻;一个“闲僧”,则写出了人的性格特点。

“寒惊玉匣光初泻,晓怯冰壶冻未开。”此句从时间顺序上写景,由晨昏之景过渡到日夜之景。“寒惊玉匣光初泻”一句,将水比作美玉制成的匣子,既写出水的颜色,又突出泉水的清莹透明。“晓怯冰壶冻未开”一句,以拟人手法写出水瓶中泉水的情态。“晓怯”二字,既写出水瓶中泉水的情态,又写出泉水初开之景。

“云外有香丹桂落,洞中无月白猿哀。”此二句写景写物均不直接点明,而是用“有”、“无”两字暗示出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香丹桂落”句,写远望,写秋日之景。桂花香飘四溢,使人感到秋意浓重,令人陶醉。“无月白猿哀”句,写近观,写深林幽谷之景。猿猴啼声凄切哀伤。两句诗一俯视一仰视,形成强烈的对照关系。

“当年洗耳人何在,拟勺清泠酹碧苔。”此二句写诗人的感怀。诗人想到自己与友人曾经一起欣赏过这清泠甘美之泉,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举起勺子向碧绿的苔藓浇去,以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虽非眼前实景,却能唤起人们对美好景物的记忆,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同时,诗人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对比手法,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鲜活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