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将远意,千里附文鳞。
清响蝉嘘露,高闲鹤卧云。
但知耕野水,不暇问朝绅。
剩欲陪颜笑,凄凉吴楚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注释

  1. 新诗将远意:表达了诗人即将出发,带着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2. 千里附文鳞:用“文鳞”比喻诗歌,意味着诗人要将他的诗歌寄送到遥远的地方。
  3. 清响蝉嘘露:形容诗歌如蝉鸣般清澈响亮,如同露水一样清新透明。
  4. 高闲鹤卧云:用“高闲”形容诗歌的高远意境,如同悠闲自在的鹤卧在云端。
  5. 但知耕野水:表达诗人只是懂得耕种,与世无争,与朝绅(指朝廷的权贵)无关。
  6. 不暇问朝绅:表示诗人无暇顾及朝廷之事。
  7. 剩欲陪颜笑:虽然不能陪伴对方,但还是想要以笑容相待。
  8. 凄凉吴楚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

译文

新诗寄托了深深的远意,我将在千里之外把这份情感传递给你。
那清脆的声音如同蝉鸣,清新得仿佛连露珠都为之颤抖。
你的高远意境像悠闲的鹤那样宁静地躺在云上。
我只懂得耕种,与世俗纷争无关,无暇理会朝中的权贵。
我无法陪伴在你身边,只能通过微笑来表达我的祝福。
即使这样,我也感到无比的凄凉,因为我和你之间隔着吴楚两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王昌龄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首联“新诗将远意,千里附文鳞”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即将远行的心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颔联“清响蝉嘘露”,则描绘了一种清新脱俗、高雅宁静的景象,既呼应了诗题中的“答赵章泉”,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颈联“高闲鹤卧云”,更是以高远的意境和悠闲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然。尾联“但知耕野水”,则回归到诗人自身,表达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淡泊。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王昌龄送别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