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艇漾秋霞,江村数百家。
水声鸣轣辘,山骨瘦槎枒。
自笑如浮梗,何期又泛楂。
人传前岸石,曾化作虾蟆。
【注释】:
- 三江:即长江、黄河、珠江。斗门:指广州的外海。
- 短艇:小船。漾:水波荡漾。秋霞:秋日的晚霞或夕阳。
- 江村:泛指南方农村。数百家:许多户人家。
- 水声:江水声。鸣轣辘(lu):水车转动的声音,轣辘是水车轮的一种。
- 山骨:山崖石壁。瘦槎枒(chá yà):像树杈一样的山岩。
- 自笑:自嘲。如浮梗:象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木片,喻人漂泊无定。
- 何期:哪能想到。又泛楂(zhá):再次被卷入水中,楂是木块的意思。
- 人传:人们传说。前岸石:指石头上的人形化石。曾化作虾蟆(má):据说以前有只巨大的石头,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后,成了一只大蛤蟆。
【赏析】:
诗中写诗人乘坐小船在江中游览的情景。开头二句写景:“短艇漾秋霞,江村数百家。”小船在秋日里荡漾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两岸有几百家人家。“数百”是虚数,形容其多。“江村”泛指南方农村,“数百家”则写出了村落之广。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接着诗人由眼前的景物引发出感慨和议论。
三四句写景:“水声鸣轣辘,山骨瘦槎枒。”诗人看到水流湍急,水声轰鸣,于是联想到水车,水车是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的,因此发出声音。同时,诗人还注意到了岸边的山石,这些岩石的形状与树杈相似,因而被称为“山骨”。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所见所感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五六句写意:“自笑如浮梗,何期又泛楂。”诗人自嘲自己就像一片随波逐流的浮萍,随时可能被风吹散;又感叹自己何时才能找到归宿,不再被卷入风波之中。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
最后两句写传说:“人传前岸石,曾化作虾蟆。”相传以前有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头,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变化,最终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蛤蟆。这是诗人的想象,也反映了他对世间万物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既富有浪漫色彩,也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首诗通过描述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引出了诗人的人生感悟,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描绘,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思考,堪称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