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清浅霅溪斜,碧玉光寒照万家。
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

【注释】

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碧澜堂:作者的别墅,位于苕溪之滨。苕溪、霅溪:两江流经湖州。苕溪清浅,霅溪斜曲。碧玉光寒:形容月光如碧玉般晶莹。洞庭渔笛:《楚辞·渔父》:“洞庭深兮水极源,渔父歌兮招难徒。”此处借指渔父的笛声。隔芦花:在芦苇丛中传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景,二句抒情,三句点题,末句写意。全诗写得含蓄蕴藉,意境优美。

“苕溪清浅霅溪斜”,苕溪和霅溪两条溪流都汇入太湖,太湖又是洞庭湖的一部分,所以苕溪、霅溪、洞庭三处都是作者所游之地,而“清浅”“斜”二字则又写出了这三条河流的动态。

“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诗人以“谁向”发问,表明自己独坐湖畔,面对皎洁明亮的月光,聆听着渔夫们高亢悠扬的笛声,心潮难以平静。“洞庭渔笛”一句,既写了眼前实景,又寓含了作者的感慨之情。“隔芦花”三个字,把渔夫们的笛声与远处的芦花丛联系起来,更增加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情味。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湖州时所作,表现了他晚年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