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饱参僧,赢粮走百城。
诸公传句法,夫子擅诗声。
自笑屠龙误,时须画鹜成。
峨肩出苦语,蛩夜共凄清。

【注释】

我:作者自己。亦饱参僧:也饱览了僧人的学问。赢粮:携带干粮,比喻长途跋涉。百城:指很多城市。诸公:泛指众人。传句法:传授句法。夫子:这里指赵帅(即作者),自称其诗学成就超过孔子之门徒。擅诗声:擅长作诗。屠龙误:比喻作诗时过分雕琢,失去了真情实感。画鹜成:指绘画鹜类动物,形容诗文中堆砌词藻,没有真情实感。峨肩:形容肩负重任,有如背负山峦。苦语:艰难而辛酸的话语。蛩夜:蟋蟀在秋夜里鸣叫的声音。共凄清:相互悲凉凄清,形容诗人与同僚之间的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诗人以自己的诗才来报答赵帅的知遇之恩。全诗可分为三层:前两联写诗人的自谦,第三联写诗人的谦虚,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激之情。

首联“我亦饱参僧”,“亦”字下得妙,表明诗人虽已饱览僧人的学问,却仍觉得不够,还要继续学习。“赢粮”,本义是“用空囊装粮食”,此处借代出塞远行,形象地写出了赵帅对诗人的关怀和期待。“走百城”三字写出了赵帅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诸公传句法”,说明赵帅不仅关心自己的前程,还关心其他同僚的前途,他们都是“诸公”。

颔联“屠龙误,时须画鹜成”,用“屠龙”喻作诗,用“画鹜”喻作诗,意在说明诗歌创作要力戒浮华、务求真实,不要过分追求技巧和形式上的雕琢。同时,这两句也是说,赵帅虽然善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但有时也会陷入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方法之中。这里的“屠龙”,既指《左传》中伯益曾为禹杀水兽、断巨鳌、斩长蛇等事,也隐喻赵帅的才能。

颈联“自笑屠龙误”,“自笑”二字写出了诗人的自嘲,他自认为作诗过于刻意雕琢,缺乏真情实感。这里的“屠龙”既指作诗的技巧问题,也指赵帅的才能。“时须画鹜成”与上句相对,意思是说,有时需要像画骛那样精心描绘,才能达到艺术的高度。

尾联“峨肩出苦语”,诗人以担负重任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赵帅的敬爱之情。“蛩夜”,指蟋蟀在秋夜里鸣叫。诗人用“共凄清”,形容与同僚们共同度过的艰辛时光,表现了彼此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诗人运用多种意象,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巧妙地融入到诗句当中,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