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侯才气旧无朋,晚作江淮肉食僧。
饱对风烟吐膏馥,时因节物动销凝。
君今宛是林和靖,我亦何如杜伯升。
浊酒寒菹共一笑,未妨同剔课诗灯。

【注释】

严侯:严武,字季鹰(一说严武即严武)。

才气旧无朋:才气没有朋友。

肉食僧:指权贵们。

饱对风烟吐膏馥:饱经世态,胸中充满豪情壮志。

节物动销凝:节日景物使人感伤。

君今宛是林和靖:你今日很像林逋,林逋是北宋诗人,隐居杭州西湖,爱梅成癖。

我亦何如杜伯升:我也比不上杜牧,杜牧有《九日齐山登高》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浊酒寒菹共一笑:一起喝酒,谈笑风生。

剔课诗灯:点起读书灯火,指夜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已经59岁。他与友人严武同游成都,作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严侯才气旧无朋,晚作江淮肉食僧”,说严武的才智才能没有朋友可与之相比,现在却成了江、淮地区的一个权贵。严武是唐代著名诗人严挺之子,曾任刑部侍郎,封范阳郡公。严武曾官至剑南节度使、检校太尉、东川节度使等职。严武早年曾随父亲在四川,后来到长安,因受宦官排挤而落职闲居。严武入朝后,杜甫曾寄诗相慰,并赠以诗曰:“功业名驰天下闻, 荣华权位已全尽。”此诗一开头就写严武的际遇,可见杜甫对严武寄予了同情。

颔联“饱对风烟吐膏馥,时因节物动销凝”,写严武饱经世路,胸襟开阔,豪情满怀;同时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颈联“君今宛是林和靖,我亦何如杜伯升”,借用林逋、杜牧两位隐士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倦。林逋是宋代诗人,字君复,号和靖,浙江杭州人。他长期隐居西湖孤山,种梅花、结草庐,不慕荣利,自甘淡泊。杜甫常将林逋作为避乱隐居的理想形象来歌颂。杜牧也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句子。杜甫用杜牧的典故表明自己与严武一样,都过着清贫而高雅的生活。

尾联“浊酒寒菹共一笑,未妨同剔课诗灯”写二人饮酒谈笑,共同研究诗文。“课诗灯”典出《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用以比喻夜读,表现杜甫刻苦勤奋的精神。

全诗通过对严武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消极的遁世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