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听长须得好音,笑谭已复替呻吟。
逃知二竖今无地,仇想三彭亦就禽。
定免带围忧沈约,可须檄手待陈琳。
尚须十日安岑寂,酒圣诗愁恐未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的《梁教》一诗。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侧坐倾听长须好,

笑谈已复换呻吟。

逃避知道二竖无地,

仇望三彭也就擒。

定能免去被围忧沈约,

可须等待檄手待陈琳。

尚需十日安岑寂,

酒圣诗愁恐未禁。

注释:

  1. 侧坐倾听长须好:意思是在听长须说好话。侧坐,即侧身坐着。长须,指长着胡须的人。
  2. 笑谭已复替呻吟:意思是笑着谈话已经变成了呻吟。笑谭,即笑着谈话。呻吟,形容病痛难忍的样子。
  3. 二竖无地:意思是两个小鬼没有地方躲藏了。二竖,泛指小人或坏蛋。无地,表示无处容身,无法藏身。
  4. 三彭亦就禽:意思是三个恶人也被捉拿归案了。三彭,指的是三个坏人。亦就禽,表示也被抓回来了。
  5. 定免带围忧沈约:意思是一定可以免去被围的忧虑,沈约。这是说沈约能够安全脱险,不用担忧被敌人围困。
  6. 可须檄手待陈琳:意思是需要有信使来通知他。檄手,是指传递檄文的人。陈琳,字孔璋,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7. 岑寂:意思是安静。
  8. 酒圣诗愁恐未禁:意思是喝酒时酒量很大,写诗时却感到忧愁难以抑制。酒圣,是李白的号,以善于饮酒著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的《梁教》。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经历和感受。
    首句“侧坐倾听长须好”,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人侧身坐着,倾听着一位长须人物的说话。长须人物可能是一位智者或者智者的代表,他的言谈举止都显得非常得体和有智慧。这种描述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的形象,他们往往具有高深的学问和丰富的阅历,因此被人们尊称为“长须”。
    第二句“笑谭已复替呻吟”则转向了诗人自己的经历。在这里,“笑谭”可能意味着轻松愉快地谈论某事,而“呻吟”则可能意味着痛苦地呻吟或抱怨。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诗人在倾听长须的人物时感到愉悦和满足,另一方面他自己却在遭受痛苦和困境。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辛酸。
    第三句“逃知二竖无地”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处境。这里的“二竖”可能指的是两个小人或坏蛋,而“无地”则表示无处可逃或无法摆脱。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尽管他试图避开这些小人,但最终仍然无法逃脱他们的追捕和陷害。
    第四句“仇想三彭亦就擒”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补充。这里的“三彭”很可能是指三个坏人,而“亦就擒”则表示他们也被抓回来了。这两句诗强调了诗人所面对的敌人的强大和威胁,以及他在这场斗争中所承受的压力和挑战。
    接下来的几句诗则转向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第五句“定免带围忧沈约”意味着诗人相信自己能够摆脱当前的困境,不必担心被敌人围困。这里的“沈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支持者,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给予诗人支持和帮助。
    第六句“可须等待檄手待陈琳”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这里的“檄手”是指传递信息的使者,而“陈琳”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能够收到好消息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坚韧和毅力。
    最后两句“尚须十日安岑寂,酒圣诗愁恐未禁”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感慨和反思。这里“岑寂”意味着平静和安宁,而“酒圣诗愁恐未禁”则表达了诗人在酒桌上豪饮不羁和诗歌中抒发忧愁的双重特点。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生活状态,他既享受着酒肉之乐,又饱受着忧愁之苦。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和表达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辛酸。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