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事峥嵘念解携,芳樽忆共拆红泥。
邮筒空有诗相续,夫子东归我复西。
剌剌掀林朔风驶,沈沈閤雪晚云低。
巴歌拟报阳春赠,未敢从人索品题。

【译文】:

寒风凛冽,我思念着要与你分别,你却要去北边。我们曾在酒樽中畅谈,回忆起拆开红泥的往事。邮筒里只有诗篇在不断接续,你即将东归,我却又要西去。剌剌掀动山林的北风呼啸而过,沈沈的雪覆盖了屋脊和云朵。巴歌拟想报答阳春之曲,但不敢随意索求品题。

【注释】:

  1. 次韵杨宰宿北阿:指王令应杨时邀请,在杨氏宅邸作客,夜宿北侧的房舍。次韵,即用别人的作品为题而作的诗词。
  2. 峥嵘:形容事物高峻突兀。
  3. 芳樽忆共拆红泥:指在宴会上共同饮酒,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4. 夫子:对他人的尊称,此处特指杨时。
  5. 剌剌:象声词,形容风声。
  6. 沈沈:形容雪下得很大。
  7. 巴歌:指巴蜀地区的民歌。
    【赏析】:
    这首诗是王令在杨时的府邸过夜所作的一首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杨时的尊敬之情。
    开头两句“寒事峥嵘念解携,芳樽忆共拆红泥。”描绘出了一幅寒冷的景色图,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他怀念着与杨时一起度过的时光,回忆起曾经在酒樽中畅谈的情景。
    接着两句“邮筒空有诗相续,夫子东归我复西。”则展现了诗人对杨时即将离去的无奈与不舍。他知道杨时将要离开,而他自己却不得不回到西边。
    第三联“剌剌掀林朔风驶,沈沈閤雪晚云低。”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刺剌的声音仿佛是在掀动树林中的北风,沈沈的雪覆盖了整个天空。这两句话既写出了天气的变化,也写出了季节的特征。
    最后两句“巴歌拟报阳春赠,未敢从人索品题。”则是对友情的表达。他想通过巴歌来表达对杨时的敬意和感谢,但却又不敢轻易地索求杨时的品题。这里的“巴歌”指的是巴蜀地区的民歌,它象征着一种深情厚意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他对杨时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