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高人谢宦昏,生全天爵哜衢樽。
逸民佳传须银笔,常侍流风见耳孙。
入洛真能折伧父,浮湘更欲吊英魂。
男儿有志轻万里,辟世何如金马门。
【注释】
尘外高人:指隐逸之人。谢宦昏:谢绝仕途的污浊。生全天爵:保持天赐的爵位。哜(jī)衢樽(qún):吃着美味的酒。银笔:即“银台”,古代官署。常侍流风:常随侍于天子左右,受其恩宠。耳孙:指子孙。入洛真能折伧(cāng)父:到洛阳后真能折服蛮族酋长。伧父:对中原人的一种蔑称。浮湘更欲吊英魂:泛舟洞庭湖时,又想到屈原的死。英魂:英烈之魂。辟世:避开世事。金马门:西汉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廷。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与高宾王是朋友,在洛阳时,高宾王因事得罪被贬,诗人写此诗安慰他,并希望他能像汉元帝时期的东方朔一样,在朝廷中折冲尊者,以展鸿图。全诗用韵工整,意境深远,富有时代特色,表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
首句点明友人被贬之事。尘外的高人,本应超脱世俗,不染官场,但如今却被迫辞官,真是令人惋惜。次句写友人虽遭贬谪,仍保持着天赐的爵位。“生全天爵”四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感慨:身处官场,却不得不屈居人之下。三、四句写友人虽有才学,却因常随侍于天子左右而受到恩宠。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反衬,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五、六句写友人来到洛阳后,真能折服蛮族酋长,使蛮族归顺。这两句既是对友人的赞扬,也暗含了自己对朝政的失望。尾联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希望能像汉元帝时期的东方朔一样,在朝廷中折冲尊者,以展鸿图。
全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既有对友人的安慰之情,又不无对朝廷的批评之意,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格魅力。同时,诗人还借古人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追求,使诗歌更具艺术韵味和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