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儒峨冠每扪舌,四肢非骨宁自强。
即今可言尚十八,直须坐治开明堂。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诸儒峨冠每扪舌,四肢非骨宁自强。

即今可言尚十八,直须坐治开明堂。

注释如下:

诸儒峨冠每扪舌,四肢非骨宁自强。——诸儒(指古代的学者)头戴高高的帽子(峨冠),常常用口去摸舌头(扪舌)。他们不是靠四肢的力量来强身健体的,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学。

即今可言尚十八,直须坐治开明堂。——现在的人还只能谈论到十八(十八般武艺),必须坐下来治理天下,开创一个光明正大的政治局面。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陆游在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时,曾应诏入宫,为太上皇帝起草了一篇《御制四言诗》,其中第一句就是“诸儒峨冠每扪舌”。这一句诗描绘了古代学者们头戴高高的帽子,常常用口去摸舌头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智慧的重视。

第二句“四肢非骨宁自强”则是说,这些人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四肢的力量来强身健体的,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学。这句话揭示了他们的坚韧精神,也表明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一句“即今可言尚十八,直须坐治开明堂”则表达了陆游对于当时政治状况的忧虑。他认为,虽然有些人已经能够谈论到十八般武艺,但是真正的治理天下还需要坐下来治理天下,开创一个光明正大的政治局面。这里的“十八般武艺”指的是古代的各种技艺,而“开明堂”则是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陆游在这里强调了政治清明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