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漫诧跳梁去,末势宁逃死弃如。
但遣鲸鲵绝吞噬,茫洋春泽尽嘉鱼。
【注释】
平时漫诧跳梁去,末势宁逃死弃如:平时轻视那些跳梁小丑,到了最后关头却宁肯自取灭亡。
鲸鲵,指危害国家的奸邪小人。
【韵脚说明】
前两句“次韵张守三首”是这首诗的韵脚,“去”字押入“上平六鱼”。
但遣鲸鲵绝吞噬,茫洋春泽尽嘉鱼:“但遣”二字是“只是”、“仅能”,意思是只有驱逐、消除了这些害国的奸佞小人。“茫洋”二字是“茫茫的水波”,形容水之广袤无边,暗喻奸佞小人遍布天下。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的看法和态度。
首句“平时漫诧跳梁去”,诗人用反诘的语气,指出那些平日猖狂作恶的奸佞小人,在面对国家危亡的时候,竟然选择逃避,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猖狂地为非作歹。
次句“末势宁逃死弃如”,进一步强调了这些奸佞小人的懦弱无能。他们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战。这种态度让人痛心疾首,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小人的危害。
诗人转向了对具体人物的描述。他提到“但遣鲸鲵绝吞噬,茫洋春泽尽嘉鱼”,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借鲸鱼和春天的景色来隐喻那些被驱逐的奸佞小人。鲸鱼象征着强大的力量,而春天则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奸佞小人的蔑视和痛恨之情。
这首七绝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不满和愤慨,更展现了诗人对于正义的坚持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