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襄城暑始回,水仙争趁玉梅开。
当时二物知天意,共报公家福鼎来。
【注释】
八月:阴历七月,此时天气转凉。襄城:古县名,今河南襄城县。水仙:即水仙花。争趁:竞相开放。玉梅:玉做的梅花。二物:指水仙和梅花。天意:自然之意。公家:朝廷或官府,此指作者的朝廷。福鼎:古代一种盛酒器,这里借指福禄。
【赏析】
程殿撰是作者的朋友,两人交往甚笃。程殿撰在京城任职,诗人写诗以表祝贺之情。
首句点明时间是八月(阴历七月),这时暑气渐消,天气转凉。“襄城”是古县名,今属河南省方城县,地处豫北平原的西部。夏日炎炎,暑气难熬,所以人们常说八月暑气始退。
次句写时令景物。此时正值仲秋,水仙竞相开放,而梅花也已盛开。“水仙”,又名凌波仙子、金盏银台等,是福建泉州一带特有的名贵花卉。它的叶片碧绿,长椭圆形,挺拔秀丽;花瓣有白、黄、红三色,晶莹洁白如玉,又似金灿灿的花朵,故又称“金盏”。宋代陆游《水仙花》诗:“盆小根深叶,花开八瓣奇。化工元不知,剪取玉清泥。”可见当时人们对其赞美之词不绝于口。
“玉梅”是梅花的美称。“玉”是形容梅花晶莹洁白,“梅”是梅花的通称。古人常将梅花作为高洁坚贞的象征。
“争趁”二字,既写出了水仙与梅花争相开放的景象,又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习性。
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当时二物知天意,共报公家福鼎来。”这里的“天意”就是自然之意,指自然的规律;“福鼎”是古代一种盛酒器的器皿,这里借喻为福禄、福泽、恩赐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水仙和梅花这两种植物,它们都懂得自然的规律,都竞相开放着,这是它们对大自然的一种回报,也是它们对朝廷的一种报答。诗人通过这两联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愿,希望他能像自然界的水仙和梅花一样,在官场上得到升迁和荣宠。
全诗通过对水仙和梅花这两种植物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语言平易通俗,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