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蚁壤游,方复诧贵仕。
回首辞穷约,投分感知己。
邻鼓惊边隅,得无豢养耻。
战酣日为却,血尸三百里。
推枕视窗日,前事皆可纪。
向来心营营,乃始得真止。
彼此谁贤愚,所持那足恃。

【注释】

蚁壤:指微小的居住之地。方复:还,又。贵仕:高官大禄。投分:投合,意气相投。豢养:饲养。战酣日为却(zhù):指战斗至酣时,便下令撤军。血尸:血流满面的尸体。三百里:比喻战场方圆。推枕视窗日:推枕起床,望着窗外的太阳。前事:过去的事。营营:忙碌不安的样子。得真止:达到真正的止息。彼此:自己和对方。谁贤愚:谁高明,谁愚蠢。所持那足恃:凭什么值得依赖。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厌倦世俗、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首联“昔人蚁壤游,方复诧贵仕。”写自己年轻时也曾像别人一样在小小的地方生活,后来才感叹到富贵的诱惑。“蚁壤”是微小的居住之地,喻其居处虽小,但也是自己的家。“方复诧贵仕”意思是说,我当初也曾奇怪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贵仕”是尊贵的官职。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之情。

颔联“回首辞穷约,投分感知己。”回忆了当年与朋友共度艰难日子的情景。“辞穷约”,指处境困窘,没有出路。“投分”,意气相投,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感知己”,指感激那些能和自己一起度过艰难时光的朋友。

颈联“邻鼓惊边隅,得无豢养耻。”描写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邻鼓”指的是敌军的战鼓声。“惊边隅”指敌军逼近,使得边境地区惊慌失措。“得无豢养耻”意为难道是因为被他人饲养而感到羞耻吗?这里的“得无”是疑问语气,表示怀疑。诗人通过描写战场的紧张氛围和对自己的质疑,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尾联“战酣日为却,血尸三百里。”描绘了战场上激烈的战斗场面。“战酣”指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日为却”意为一天天地撤退。“血尸三百里”形容战场上死伤惨重,血流成河。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战场的惨烈画面,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

尾联“推枕视窗日,前事皆可纪。”诗人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太阳,思考着过去的事情。“推枕”是指躺下休息的动作。“视窗日”意为看着窗外的太阳。“可纪”可以记录下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战争和世事的厌恶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