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初有禄,三月免无君。
平时爱人学,蕲试百一分。
习俗南北异,所见违所闻。
致化要无倦,儒者贵长文。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押韵平仄协调。

【译文】

刚得到一官之位,三月便免了赋税。平时爱才之人,希望能考出好成绩。风俗因地而异,所见所闻与心中所想不同。治理教化要持之以恒,儒者以长文为贵。

【注释】

①“次韵”:诗歌的体裁之一,即和他人之作;“王省干”:人名。②“禄”:《左传》中说:“禄在其中。”指俸禄。③“三月免无君”:意谓官吏当官不久就免去了赋税。④“平日爱人学”:平常喜爱人才,愿意培养他们。⑤“蕲试百一分”:意为希望有一百分的成绩。⑥“致化”:《汉书·艺文志》:“古者,国有史官,掌记万事。……故《易》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⑦“儒者贵长文”:儒者以写长篇文章而显贵。⑧“长(zhǎng)文”:篇幅较长的文章,也泛指文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勉励他努力学习,做一位有益于社会的儒者。

首联点明主旨:诗人首先表明自己初任官职,很快就能享受俸禄,这是朝廷对他的信任和奖赏。同时指出,由于赋税制度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所以作为地方官员,应当了解各地民情,以便更好地推行教化政策。

第二联紧承首联,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认为,要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必须重视教育,让他们学到知识、技能,提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只注重形式不重内容的人的不满。

第三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治理国家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他主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尾联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作为知识分子应该以写长篇文章为荣,因为这样既能体现自己的才华,又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治国理政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