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号用儒,顾有佞佛癖。
区区泥其粗,佛者宁汝即。
矫矫只履翁,谈妙尘可析。
冀上一言契,何意水投石。
瓶锡翩然逝,北去甘面壁。
有道恶惊世,应俗肯留迹。
一时起诞罔,千载受诳惑。
至今利涉地,传流何荒惚。
渡江一苇尔,古今尚遗植。
纷纷捕影徒,唱一和者百。
远渡有浮杯,行空或飞锡。
至人果善幻,几何异鬼蜮。
世人堕邪蔽,徇虚不计实。
我学谢傅韩,舣舟重唶唧。
长芦寺二首
梁帝号用儒,顾有佞佛癖。区区泥其粗,佛者宁汝即。
矫矫只履翁,谈妙尘可析。冀上一言契,何意水投石。
瓶锡翩然逝,北去甘面壁。有道恶惊世,应俗肯留迹。
一时起诞罔,千载受诳惑。至今利涉地,传流何荒惚。
渡江一苇尔,古今尚遗植。纷纷捕影徒,唱一和者百。
远渡有浮杯,行空或飞锡。至人果善幻,几何异鬼蜮。
世人堕邪蔽,徇虚不计实。我学谢傅韩,舣舟重唶唧。
【注释】
“长芦寺”:位于今天津市静海区西八里台镇的长芦盐场内,建于唐咸通九年(868年),是唐朝时期北方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
梁帝:即梁武帝萧衍。
佞佛:奉承信奉佛祖。
泥:拘泥,执着。
宁汝即:岂是你。
矫矫:形容态度高傲。
只履翁:指晋代的慧可和尚,他为了求教禅宗大师僧璨而光着脚丫子去拜见,后成为禅宗五祖。
谈妙:谈论佛法的高深道理。
水投石:比喻言语与事实不符,毫无根据。
瓶锡:瓶中的锡。泛指寺庙中的物品。
甘:情愿。
有道:有道德,有修养的。
诡谲:奸诈狡猾。
诞罔:荒诞不实。
谢傅韩:指东晋时期的谢安、谢石兄弟和韩康伯等人。
舣舟:停船。
渚泽:水中小岛。
浮杯:“蒲团”的一种,指僧人在船上打坐修行时使用的蒲团。
飞锡:指僧人步行时头顶放飞的锡杖,用以指示方向。
至人:指得道之人,道家用语。
异:不同。
徇虚:追逐虚幻不实的东西。
谢傅韩:指东晋时期的谢安、谢石兄弟和韩康伯等人。
舣舟:停船。
渚泽:水中小岛。
浮杯:“蒲团”的一种,指僧人在船上打坐修行时使用的蒲团。
飞锡:指僧人步行时头顶放飞的锡杖,用以指示方向。
至人:指得道之人,道家用语。
异:不同。
徇虚:追逐虚幻不实的东西。
我学谢傅韩;意思是学习东晋时期谢安、谢石兄弟和韩康伯等人。
舣舟重唶唧:意思是停船休息时感慨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诗。此诗以长芦寺为背景,借古喻今,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前两句以梁武帝为例,指出他虽然号称儒家学者,但实际上却有浓厚的佛教爱好。接着诗人以”区区”一词来形容梁武帝对佛教的执着,认为这种执着如同泥土般顽固,即使佛家的道理再高深也不过是他的附庸而已,从而暗示了佛教的虚伪性。接着又用”宁汝即”一句表示对梁武帝的嘲讽,意为你岂能如此固执己见!
第三句诗人通过描绘只履翁的形象来讽刺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矫矫只履翁”指的是晋代的慧可和尚,他为了求教禅宗大师僧璨而光着脚丫子去拜见,后成为禅宗五祖。这一形象象征着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他们不顾事实真相,盲目追随他人,毫无自己的主见。
第四句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佛教的批判态度。他认为佛教徒们只是善于言辞巧辩,他们的言词与事实相悖,毫无依据可言。同时他还以”水投石”为比,暗喻佛教信徒们的言行不一,只会自欺欺人。
第五句诗人将话题引向了其他人物。他指出社会上还有许多像梁武帝这样的统治者,他们沉溺于迷信之中,不注重实际效果,一味追求表面的荣耀和虚荣。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声誉,也给国家带来了灾难和危害。
第六句诗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被虚假的信仰所迷惑。对于那些追逐虚幻不实东西的人来说,只有远离他们才能真正找到正确的道路。
第七句诗人以自身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他指出自己在学习东晋时期谢安、谢石兄弟和韩康伯等人的过程中深感痛心疾首。这些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没有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而是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到惋惜和失望。
第八句诗则是全诗的总结句。诗人再次强调自己对佛教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佛法应该是超越世俗的超然物外的境界而非那些空洞无物的说教和形式化的表现手段。只有摒弃世俗的诱惑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正内涵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和升华。同时他也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和本真。
这首诗以长芦寺为背景通过对梁武帝等人物的批判以及对佛教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和坚守。整首诗充满了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之感令人深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