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鼎无几然,团蒲有馀藉。
山岚变寒凉,更挟清露下。
月干澹疏棂,风枝语良夜。
为君赋招隐,自剔篝灯灺。
【注释】
报恩方丈小憩二首:诗题一作“报恩寺方丈”。方丈,即方丈院。在报恩寺内。小憩,休息。
石鼎无几然,团蒲有馀藉:石鼎没有多少,但团蒲却还有多余的垫座。石鼎,僧人用石制成的香炉。几然,不多的样子。团蒲,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卷成团状,可供坐卧。
山岚变寒凉,更挟清露下:山岚变成寒冷,又夹带着清凉的露水飘落下来。
月干澹疏棂,风枝语良夜:月光洒在竹干的上端,疏朗明亮;微风吹过,竹枝相互交谈着,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为君赋招隐,自剔篝灯灺:我为你写下一首描写隐居山林的诗,自己又擦去篝火残烟。招隐,指招引隐士出仕,这里指隐居。篝灯,古代的一种油灯,这里泛指灯火。灺,烧剩下的灰烬。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诗人隐居寺院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全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语言简练自然,生动传神。
首联写寺中生活之简朴、清幽。诗人来到报恩寺,看到石鼎不多,团蒲有余,不禁感叹:“石鼎没有多少,但团蒲却还有多余的垫座。”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感情。石鼎是供僧人煮食用的器具,数量不多,说明僧人们生活俭朴;团蒲则是供僧人坐卧用的,数量有余,则显示出寺院的生活清静、恬淡。这两句既点明了寺院的生活条件,又表现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
颔联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宁静景象。山中的云雾渐渐散去,天气变得凉爽,还夹带着清凉的露水飘落下来。这里的“寒凉”二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变化,还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感到自己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起来,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颈联进一步展现了夜幕降临后的景象。月光照在竹干的上端,发出淡淡的光芒;微风吹过,竹枝相互交谈着,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这里的“月干澹疏棂”与首联的“石鼎无几然”遥相呼应,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在形式上形成了对称的美。而“风枝语良夜”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尾联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为朋友写了一首诗,赞美隐居山林的美好时光,自己又擦去篝火残烟。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