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舟留襄阳,辟风泊涑口。
得行秋甲辰,初到夏癸酉。
跛鳖已自惯,束发至衰朽。
坐是冥得丧,况复多病后。
绝怜操舟儿,不惜脱颖手。
顾瞻岘山亭,觌面可搴取。
微风吹薄暮,霁景挂高柳。
凉月欲略箕,阴氛尚侵斗。
明朝起柂计,未敢决可否。
身已不藉在,心自无何有。
一事萌一意,但见掣君肘。
拥书坐蓬窗,醉我不以酒。

【注】

涑口守:指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年)诗人郑谷在襄阳任内。

办舟、辟风:准备船只。留,停留。

行秋甲辰,初到夏癸酉:秋天的甲子日,春天的癸酉日。行秋甲辰,指秋季的第一天。

跛鳖已自惯,束发至衰朽:像跛了脚的鳖已经很习惯了,我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坐是:因此。冥得丧,即生死得失。

况复:何况。多病后,身体不好。

绝怜操舟儿:十分同情那些驾船的人。

脱颖手:能驾船的人。

岘山亭:襄阳城西的岘山亭。岘山亭,位于襄阳城西,为登高望远之地。

微风吹薄暮,霁景挂高柳:微风送爽,傍晚时分,晴光映照在柳树上。

凉月欲略箕,阴氛尚侵斗:凉快的月光快要遮住斗宿星,阴云仍然笼罩着天空。

明朝起柂计,未敢决可否:明天再作决定,不敢贸然行动。柂,舵。

身已不藉在,心自无何有:身体已经不能依靠了,心灵没有了什么牵挂。

一事萌一意,但见掣君肘:每做一件事都抱着一种想法,但总是受到别人牵制。

拥书坐蓬窗,醉我不以酒:把书抱坐在蓬窗下,喝酒也不觉得快乐。

【赏析】

这首诗写郑谷晚年流寓襄阳时的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写其生活琐事与内心感受;后半部分写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及由此生发的感慨。

开头二句写郑谷准备船只,停留在襄阳,并泊于涑口。

第三句“得行秋甲辰”点题:“秋甲”,即秋季的第一天。秋天的第一天,春天的最后一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季的第一天就到了春天的最后一天。这是郑谷对襄阳一年来气候变化的描写。

接下来四句写他的身体情况和心理状态。“跛鳖已自惯”写郑谷虽然年事已高,但还习惯于拄着拐杖行走;“束发至衰朽”说明他已经白发苍苍。“冥得丧”,即生死得失,指他对生死得失的认识。“况复多病后”写他因年事已高,又患了重病,更加衰老不堪。

中间六句写他对于世事的态度和感受。“绝怜操舟儿”是说:非常同情那些驾船的人。“不惜脱颖手”意思是说:不怕丢掉自己的本业。“顾瞻岘山亭,觌面可搴取”两句是说:远远地看见岘山亭,伸手就可以摘取上面的树叶。“微风吹薄暮”三句是说:微风送来凉爽,黄昏时,阳光照射在杨柳树上,景色很美。“凉月欲略箕,阴氛尚侵斗”两句也是写襄阳的景物。“霁景挂高柳”写的是晴朗的天气,阳光照耀在高高的柳树上;“阴氛尚侵斗”则是说乌云仍然笼罩着天空。

最后八句写他的感慨。“明朝起柂计,未敢决可否”意思是说:明天还要考虑是否出发,不敢随便作出决定。“身已不藉在”一句写出了他的无奈;“心自无何有”一句写出了他内心的虚无感。“一事萌一意”,就是每做一件事都有不同的想法。“但见掣君肘”,意思是每次行动都有人牵掣住你。这两句是说,他做事总受别人的牵制。“拥书坐蓬窗”,这句是说他抱着书坐在篷窗下,“醉我不以酒”。这两句是说:喝酒并不感到快乐。

郑谷在《寄樊川》诗中写道:“平生爱山水,来往入烟波。今老沧江上,唯能醉若耶。”这里所说的“沧江”当是指襄阳附近的长江。《寄樊川》诗中的“沧江”也是指襄阳附近的长江。所以,这首《涑口守》诗中的“沧江”也就是指襄阳附近的长江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