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重墙垣,为民须货殖。
扬庐国北户,东南赖控扼。
淮民鱼米馀,百货仰殊域。
用铜防外泄,用铁乃奇画。
一利伏一弊,救弊要得策。
持货贸官券,舍此莫衣食。
钱货天下用,铁乃限南北。
坐令两淮民,块处断贸易。
计铁取券直,十才收六七。
朝贤爱淮民,此困盍矜恤。
铜铁均国宝,通变岂无术。
近甸视远地,未可岐畛域。
况今苦倒垂,倚待振焚溺。
缘江八郡尔,杂用顾何失。
官券朝北来,淮俗暮安宅。
即今私铸断,胡尚胶今昔。
吾贫复淮人,计势不容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钱弊问题的担忧。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为家重墙垣,为民须货殖。
    注释:为了家庭的安全需要加固围墙,为了民众的利益需要发展商业。

  2. 扬庐国北户,东南赖控扼。
    注释:扬州(今江苏扬州)位于国家北方的门户,而东南地区则依靠其战略地位来控制。

  3. 淮民鱼米馀,百货仰殊域。
    注释:淮河地区的人民以渔业和种植业为生,依赖各地的商品供应。

  4. 用铜防外泄,用铁乃奇画。
    注释:使用铜钱可以防止货币外流,使用铁制商品则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5. 一利伏一弊,救弊要得策。
    注释:单一的好处往往伴随着不良后果,解决问题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6. 持货贸官券,舍此莫衣食。
    注释:持有货物并交易官方债券是人们谋生的方式,没有这些就不能生活。

  7. 钱货天下用,铁乃限南北。
    注释:货币是全世界通用的,而铁制商品则限制了南北之间的贸易。

  8. 坐令两淮民,块处断贸易。
    注释:这导致两淮地区的人民只能困守在自己的土地上,无法进行对外贸易。

  9. 计铁取券直,十才收六七。
    注释:计算铁制商品的市场价值时,每十个才能收回六、七成的利润。

  10. 朝贤爱淮民,此困盍矜恤。
    注释:有远见的官员应该关心淮河地区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11. 铜铁均国宝,通变岂无术。
    注释:铜和铁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只要灵活运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12. 近甸视远地,未可岐畛域。
    注释:站在近处的人看待远处的人们,不应该将他们与自己区别开来。

  13. 况今苦倒垂,倚待振焚溺。
    注释:如今百姓遭受苦难,依赖朝廷救援。

  14. 缘江八郡尔,杂用顾何失。
    注释:长江沿岸的八个省份,如果杂用不同的地方产品,就会导致损失。

  15. 官券朝北来,淮俗暮安宅。
    注释:官方发行的纸币从北方流入,但淮河地区的风俗习惯却在晚上安定下来。

  16. 即今私铸断,胡尚胶今昔。
    注释:现在禁止私人铸造货币,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做法是正确的。

  17. 吾贫复淮人,计势不容默。
    注释:我贫穷,又是一个淮河地区的居民,不能沉默不语。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关注。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呼吁关注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以及保护民生的重要性。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