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如酷吏,顷刻不可对。
万口噤不息,束湿底多罪。
况我七十翁,形劣气已惫。
懑若堕丹书,孰者我牍背。
微风忽鸣秋,遽喜又无害。
天岂刍狗我,生死置度外。
会看三日雨,怛悼推所爱。
甘泽洽嘉谷,生意亦萧艾。

【注释】

酷暑如酷吏:形容天气十分酷热。

顷刻不可对:形容天气炎热,转眼之间都变得难以忍受。对,面对,耐受。

万口噤不息:万众沉默不语。

束湿底多罪:束住潮湿的地方容易发霉,这里指天热易致人生病,因此人们会害怕。

况我七十翁:何况我已经七十岁了。

形劣气已惫:身体衰弱。

懑若堕丹书:心情郁闷如同被贬谪的人一样。懑,愁苦,烦闷。丹书,丹砂所制的符信,此处代指贬谪。

孰者我牍背:是谁把我的书信背在背上?孰,谁。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

微风忽鸣秋:忽然吹来一阵凉爽的微风,秋天来了。

遽喜又无害:突然感到高兴,又不用担心。遽,忽然。

天岂刍狗我:苍天难道真的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视为草芥吗?刍狗,古人用作祭品的狗。

生杀置度外:生死置之度外,即把生死看得不放在心上。生,生命;死,死亡。

会看三日雨,怛悼推所爱:不久就会下雨了,我不禁为我所爱的人担忧。怛悼,忧伤而悲痛。推所爱,推想我所爱的人。

甘泽洽嘉谷:甘霖滋润着庄稼。洽,滋润。

生意亦萧艾:生机勃勃的庄稼也像枯黄的萧艾一样凋零。生意,生机。萧艾,一种植物名,这里比喻庄稼。

【赏析】

这首七绝,作者以写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开篇,接着描写酷热难耐的情景,再通过“万口噤息”四句,表达了自己因年老体衰而心忧国事、忧虑百姓的情感。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豁达大度的情怀。全诗语言平实,但感情充沛,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崇高人格。

首联“酷暑如酷吏,顷刻不可对”是说炎炎夏日酷暑如同一个冷酷的暴君,让人无处躲避,稍作停留都会感到窒息难耐。这里的“酷吏”一词运用巧妙,形象地写出了酷暑的猛烈,同时也暗示了朝廷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夏日的严酷,更暗含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不安。

颔联“万口噤不息,束湿底多罪”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炎热,同时揭示了人们内心的惶恐与无助。“万口噤息”既表现出人们对于酷暑的恐慌与畏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恐惧和无奈。而“束湿底多罪”则揭示了酷暑对人体的危害,使得人们更容易感染疾病,从而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颈联“况我七十翁,形劣气已惫”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七十翁”暗示了诗人已经年迈,无法再为国家效力。而“形劣气已惫”则表明了诗人身体状况不佳,无力支撑国家大事的重担。这两句既是对自己现状的反思,也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尾联“微风忽鸣秋,遽喜又无害”则是诗人情绪的转变。当一阵秋风拂过,带走了酷暑期间的高温,带来了一丝凉爽和安宁。然而,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而放松,反而更加忧国忧民。“遽喜又无害”虽然表达了诗人短暂的喜悦,但这种喜悦并不能掩盖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以写立秋时节的天气变化开篇,通过对酷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不安。接着通过“万口噤息”四句,表达了自己因年老体衰而心忧国事、忧虑百姓的情感。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豁达大度的情怀。全诗语言平实,但感情充沛,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崇高人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