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郎巢已焚,庭竹亦无在。
太仓五升米,举室枵腹待。
云何鲑菜供,日与长翁对。
世有作金术,闾里颇猜怪。
丘嫂剪髻馀,旧质叠新债。
【注释】
徐郎:指徐熙。
巢已焚:比喻家族被灭。
太仓五升米,举室枵(xiāo)腹待:太仓里的五升米都吃完了,全家人都挨饿等着什么。
云何鲑菜供,日与长翁对:你拿什么鱼和菜来招待客人呢?天天和老爷爷相对无言。
世有作金术,闾里颇猜怪:世上有人能炼制金子,邻里都以为他非常古怪。
丘嫂剪髻余,旧质叠新债:丘嫂的头巾剪去了剩下的一小块,她用旧的头巾又借了一点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友人徐熙家客居时,写自己生活艰难,受人讥笑的愤懑之作。全诗语言朴实,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读之令人感慨系心。
首联“徐郎巢已焚,庭竹亦无在”,以“巢已焚”比喻徐郎一家被杀,“庭竹”暗喻徐熙。诗人以“庭竹”自比,说明自己也像庭中的竹子一样,遭到毁灭;“亦无在”三字则说明自己的处境与徐熙家完全相同。
颔联“太仓五升米,举室枵腹待”,以“太仓五升米”暗喻官府搜刮的租税,而“举室枵腹待”则形容因缺粮而导致的饥饿。这里,诗人将自己的生活困境与徐熙家相提并论,从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颈联“云何鲑菜供,日与长翁对”,以“鲑菜”代指美食佳肴。诗人在这里以“日与长翁对”暗示自己每天只能以清水煮白菜、腌萝卜等粗劣食品为伴,过着贫苦的生活。而“长翁”则指邻居的长者,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与邻居之间的交往仅限于礼节性的寒暄,缺乏真挚的感情交流。
尾联“世有作金术,闾里颇猜怪”,以“作金术”暗喻当时流行的富贵荣华观念和迷信做法。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他认为,这种追求富贵荣华的风气不仅使人们失去真实的幸福,还导致邻里之间的猜疑和误解。
最后两句“丘嫂剪髻馀,旧质叠新债”,以“丘嫂”暗指徐熙的妻子,而“剪髻馀”则形容她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剪短头发卖身的情景。这里,诗人以“旧质叠新债”来形容她的悲惨遭遇,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己与邻居之间因贫困而产生的矛盾冲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以及当时社会风气的堕落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