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志在行,皇皇困无君。
老矣此念灰,去住如闲云。
诗坛二三子,一见胜百闻。
徐郎吴下蒙,绚丽工语言。
滔天自滥觞,昔人求其源。
隐几有妙领,未觉市声喧。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作于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二年)。次姜尧章是诗人的朋友。
首二句说“壮年志在行”,意谓年轻时就立志要有所作为,但是“皇皇困无君”,由于处境窘困,没有君王赏识重用,所以壮志难酬。“困”与“皇皇”相对,形容自己的处境艰难,不得伸展。这两句是全篇的起兴,写诗人早年怀抱大志,但因种种原因不能施展才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愤懑。
后四句是说:“老矣此念灰,去住如闲云。”诗人年纪大了,不再有年轻时那种雄心壮志,对于仕途的得失看得也很淡然。他像云一样自由自在地来去无牵挂,不再为世俗所羁绊。这里的“去住”指进退出处,“闲云”借喻自己的心性高远、不受俗世污染。“诗坛二三子”,指诗人的朋友。“一见胜百闻”,“一见”即见面,这里是指与朋友相见,“见”字也含有“见面”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我都是诗坛上的小人物,见面的机会虽然很少,但一旦见面就胜过听别人说得多听得多。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自己和朋友们见面机会不多,但实际上是在强调诗人和朋友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接下来四句进一步赞美了朋友们的才华。“徐郎吴下蒙,绚丽工语言。”徐郎是徐渭的别号。吴下蒙是徐渭的字。“绚丽工语言”是指徐渭的文辞华美、词藻华丽。这四句赞扬了徐渭的文才,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不如徐渭,因为徐渭的文采更加出众。
最后四句则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滔天自滥觞,昔人求其源。”滔天的水从源头开始,源头就是水的起点。这句话比喻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微小的源头开始的,只有找到这些源头才能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昔人求其源”则是说过去的人总是追求事物的根本,寻找它们的源头。而诗人却觉得现在的人已经忘记了这些根本,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眼前的利益和名声。这里的“昔人”指的是古人,“昔人求其源”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徐渭的赞美和对自己境遇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