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翁服食僧样清,灌园得闲收落英。
壮岁颇营口腹事,冈有罝罟梁有罾。
大胾每快屠门嚼,美酒惯陪豪士倾。
酒边最爱无长叟,坐隅未揖先风生。
挥斥肴品进此叟,似去伧荒游上京。
王谢家儿负贩子,气味不待口舌争。
年年属餍不汝厌,勇向上党人夸矜。
一从多病戒奇嗜,屏绝鳞介疏姜枨。
水中之怒宁阿系,丈室高卧几净名。
二年闲杀把螯手,久要药裹熏炉并。
旱后篮筐荐蜞越,君乃下箸收所憎。
铭盘久断旧嗜好,垂涎忽诵新歌行。
射阳浦口霜耿耿,繁梁埭头雾冥冥。
及今尖团日供百,莫孤君家竹叶清。
【注释】
长翁:指诗人。服食:吃素食。僧样清:像僧人那样清淡。灌园:种菜养花。收落英:采摘落下来的花瓣,比喻秋天。壮岁:年轻的时候。营口腹事:谋生之事。冈有罝罟(jūqú):山冈上有网捕鸟兽的陷阱(罟)。梁有罾(zēng):河边有撒网捕鱼的。大胾(léi):大块肉。屠门嚼:杀猪人的嚼食。美酒:好酒。豪士:英雄豪杰。无长叟:没有年老的人。风生:风度翩翩。挥斥(chì):摆弄、指挥。肴品:菜肴。伧荒:鄙陋、粗俗。游上京:游玩京都。王谢家儿:指豪门贵族子弟,他们经常到王谢家族中作客。负贩:背着货物走街串巷叫卖。气不待:气质不与一般人相同。口舌争:争论不休。属餍(yàn):吃饱。汝:你。戒奇嗜:戒除贪吃之欲。屏绝鳞介:不吃鱼鳖之类的荤腥食品。疏姜枨(chénɡ):疏远姜、葱等调料。水怒宁阿系:水怒时,也不肯被水所束缚。丈室高卧几净名: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高卧不起。二年闲杀:两年来闲居无事。把螯手:拿着蟹脚。久要药裹熏炉并:长久以来用熏笼取暖。药裹:熏笼。旱后篮筐荐蜞越:篮子里装满了螃蟹和蟛蜞。篮筐:竹编的提篮或竹笼等盛物器具。君乃下箸收所憎:您现在终于放下筷子,吃了你不喜欢的东西。铭盘:刻在盘子上的诗句。久断旧嗜好:很久不再吃这种美味佳肴。垂涎忽诵新歌行:口水直流,忽然朗诵起新的诗歌来。射阳浦:地名,在今江苏淮阳附近。繁梁埭(dā)头:地名,在今江苏盐城境内。霜耿耿:霜冻的样子。繁梁埭头雾冥冥:浓雾迷漫。及今尖团日供百:今天每天供应一百个馒头。莫孤:不要独享。君家:你家,指作者家。竹叶清:竹叶茶清香可口。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写诗人对杨某宴席上所进食物的厌恶。全诗从宴会开始,写到宴散,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也反映了诗人对杨某的反感和不满。
“长翁服食僧样清”,首句即点明宴请的对象,这位“长翁”是一个吃素的僧人,所以饮食自然清淡;“灌园得闲收落英”,说明主人很会生活,种菜养花之余,还采摘了落下来的花瓣,可见主人情趣高雅。“壮岁颇营口腹事”,年轻时谋生的事很多,但主要是吃。“冈有罝罟梁有罾”,“罔”是渔网,“罝罟”“罾”是捕鱼用的网,说明主人在山冈上、河岸边设置了许多捕捉鱼虫的地方,主人善于经营自己的事业,很有本事。“大胾每快屠门嚼,美酒惯陪豪士倾”,主人为客人准备了大块的肉和酒,使那些吃肉、喝酒的大人物感到高兴。“酒边最爱无长叟”,“无长叟”就是没有年纪大的客人,说明主人十分善于招待客人,使客人高兴。“坐隅未揖先风生”,主宾之间不用招呼就已相互投以微笑,显示出彼此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六句写出主人的殷勤好客,表现出宴席的气氛热烈而愉快。
“挥斥肴品进此叟”,第七句是说主人端上了丰盛的菜肴,向客人敬献。“似去伧荒游上京”,意思是说客人好像是要去游览京都,主人劝他不要只顾享乐。“王谢家儿负贩”,意思是说豪门贵族子弟也常常来到这里,主人在这里结交了一些朋友。“气味不待口舌争”,意思是说这里的主人和客人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用不着争辩什么。“年年属餍不汝厌”,意思是说这里主人的菜肴总是让人吃得满意,不会厌倦。“勇向上党人夸矜”,意思是说他在这里夸耀自己,好像到了上党一样。
“一从多病戒奇嗜,屏绝鳞介疏姜枨”,“一从多病”指因为生病而减少了饮酒和食用荤腥的习惯,“戒奇嗜”是说戒掉了贪吃的毛病,“屏绝鳞介”是指戒掉了鱼鳖之类的荤腥食品,“疏姜枨”是说去掉了姜、葱等调料。“水中之怒宁阿系”,意思是说如果愤怒得像水里的鱼一样,那就让鱼被鱼网所约束。“丈室高卧几净名”,意思是说在宽敞明亮明亮的书房里高卧不起,过着清静的生活。“二年闲杀把螯手”,意思是说两年来闲居无事,拿起蟹脚无所适从。“久要药裹熏炉并”,意思是说长时间地用熏笼取暖。“旱后篮筐荐蜞越”,意思是说篮子里装满了螃蟹和蟛蜞,都是用竹笼装着的,“君乃下箸收所憎”,意思是说最后你终于放下筷子,吃完了你不喜欢的东西。
最后两句写宴席结束的情景:“铭盘久断旧嗜好,垂涎忽诵新歌行。”意思是说盘子上刻着的诗句已经忘记了,而口水却流得一塌糊涂,忽然朗诵起新的诗歌来。“射阳浦口霜耿耿”,意思是说射阳江口的霜气正浓厚,“繁梁埭头雾冥冥”,意思是说在梁州桥头的雾气正浓密难辨。这两句描写了宴席结束以后的景象,也暗示宴席结束时天已转凉。“及今尖团日供百,莫孤君家竹叶清”,意思是说到现在每天都提供一百个馒头,千万不要忘记我家的竹叶茶清香可口。这两句既是宴毕告别的话,又是对杨某的规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