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寂不动,是瞿昙智力,是子大法权。我不为子道,子道可概举。
庸酌四众心,为子说此偈。瞿昙设住世,与子同首肯。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整首诗的意境是关于修行、智慧与悟道的,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我心寂不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及其在佛教教义中的地位。
逐句释义:
- 神居实师退院作偈留之: 神居实师退院后创作了偈语留给后人。
- 我心寂不动: 表示作者的内心状态非常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 是瞿昙智力: 这里的“瞿昙”指的是古代印度的智者迦叶摩提(Gayatri),他被认为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代表了高深的智慧。这句话说明作者是在借用瞿昙的智慧来形容自己的境界。
- 是子大法权: 这是说这种境界或智慧是属于大乘佛教中的“法”(法性),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
- 我不为子道,子道可概举: 作者表明自己并不追求特定的道路,因为所有修行的道路都是通达的,都可以概括其中。
- 庸酌四众心,为子说此偈: 作者在这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向大众讲解他的理解。
- 瞿昙设住世,与子同首肯: 最后,作者以瞿昙(即迦叶摩提)的存在作为参照,强调他的理解和修行也是被广大众生所认可和支持的。
译文:
在我内心的寂静中,没有波动和动摇,这就是瞿昙智的体现,也是您大乘佛法中权力的体现。我并不追求任何特定道路,因为所有的修行道路都通向同一个目标,它们都是可以总结归纳的。因此,我在这里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您解释这一点。至于瞿昙,他确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与您的理解是一致的。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心静如水”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比“我心寂不动”与“瞿昙智”以及“不为子道”与“子道可概举”,展现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宁静和广阔。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佛教中大乘佛教的理念,即一切修行都是为了达到心灵的解脱。此外,诗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历史人物瞿昙的引用,加强了作品的历史感和哲理深度。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表达心灵修行和哲学思考的佳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还透露出对佛法真谛的领悟。
此诗的结构紧凑,语言凝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个人修行与宇宙真理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方式。这种写作技巧不仅让读者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美感和哲思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