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骑瘦马度山腰,目断青溪第一桥。
尽是帝王陵墓处,野风荒草暝萧萧。
【解析】
本首诗为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寒骑瘦马度山腰”一句中,“寒骑”“瘦马”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度山腰”写出了诗人所处位置,“目断青溪第一桥”一句中,“青溪”是一条山间小溪,“第一桥”是此溪上的第一座石桥,“目断”说明诗人在过桥时远望,“尽是帝王陵墓处”一句中,诗人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而“野风荒草暝萧萧”一句中,诗人又进一步发现并描绘出了这种景象。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
游钟山题八功德水庵壁
寒骑瘦马度山腰,目断青溪第一桥。
尽是帝王陵墓处,野风荒草暝萧萧。
注释:①寒骑瘦马:指穿着单薄衣服、骑着瘦弱马匹的游子。②山腰:山与地面交接的地方。③青溪:山间小河。④第一桥:指位于山间小河上的第一座石桥。⑤尽:都;无一例外。⑥暝(míng):天色昏暗貌。⑦萧萧:风声。赏析:此为七律。首联描写作者骑马经过山腰来到山下时所见的景象,从“寒骑瘦马”到“尽是帝王陵墓处”,由远及近,由高及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颔联写景,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气氛,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颈联描写作者在山脚下所看到的景色,用笔细腻,将读者引入一个寂静、凄清的境界之中,令人产生共鸣。尾联写景,以自然的景色来衬托人物的心情,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耐人寻味。
译文:
冷飕飕的寒风吹着瘦弱的马匹穿过山腰,远远地看见青溪上有座石桥。
那上面尽是帝王的陵墓,四周长满了荒草野风,天黑下来也看不见灯火。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当时诗人正在钟山(今南京钟山)游览,看到风景后即兴题诗壁上。钟山在南京市东北,因山上有南岳钟山寺而得名。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游历钟山时所见的美景和所触之事,抒发了他对于历史沧桑的感受。
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游历钟山时所见之景。“寒骑瘦马”交代了时间、地点,“度山腰”则说明诗人在山间穿行的位置。“目断青溪第一桥”,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青溪上的第一座石桥人格化,仿佛在向游客诉说着它的历史。
颔联两句写诗人所见之景。“尽是帝王陵墓处”表明了诗人的目的地,他在这里看到了许多帝王的陵墓,这些陵墓的存在,一方面显示了历史的悠久,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浪费和穷奢极欲。“野风荒草暝萧萧”则是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这里的荒草野风,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而这种感受正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历史的沧桑。
尾联两句写诗人在游历钟山时所触之事。“尽是帝王陵墓处”表明了诗人的所见,而“野风荒草暝萧萧”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荒凉景象,让人想起了历史的沧桑,而历史的沧桑又让人感到了一种寂寞。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