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尖龙舌地,兰若此中开。
曲径深依竹,荒池浅凿苔。
要令溪水接,莫碍野云来。
只恐庵居兴,难淹出世材。
诗句原文:
一尖龙舌地,兰若此中开。
曲径深依竹,荒池浅凿苔。
要令溪水接,莫碍野云来。
只恐庵居兴,难淹出世材。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一尖龙舌地”,指的是这个地方如同一颗尖尖的龙舌石般独特而引人注目。“兰若”是佛家用语,指寺庙或修行之地。这一句通过形容这个地方如龙舌石一般的独特性和其作为修行地的性质,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达了这个地方在自然与宗教中的非凡地位。
- 次句:“曲径深依竹,荒池浅凿苔。”描述了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曲径”象征着曲折且引人入胜的路径,“深依竹”则表现了竹子环绕的小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而“荒池浅凿苔”则描绘了一个被岁月侵蚀、略显荒凉却依然美丽的池塘,表面覆盖着青苔,增添了几分古朴和沧桑感。
- 第三句:“要令溪水接,莫碍野云来。”这里的“溪水”和“野云”象征了自然的流动和自由。这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让这个地方与自然的溪流相接,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净。
- 末句:“只恐庵居兴,难淹出世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居住在这里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修行和成长的担忧。“难淹出世材”意味着难以抵挡外界干扰,可能会阻碍他修行或成就大业。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题北郭外前汤普济庵》是宋代诗人陈炤所作诗词之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修行之地的深刻感悟。首句“一尖龙舌地,兰若此中开”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其作为修行地的重要性。次句“曲径深依竹,荒池浅凿苔”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个地方的具体环境,通过描写小径、竹林和池塘等元素,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第三句“要令溪水接,莫碍野云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心灵不受外界的干扰。末句“只恐庵居兴,难淹出世材”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可能因居住此地而影响修行的担忧,体现了他的谦逊与自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对修行心境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厚的修养,是一首表达对修行和自然之美向往的佳作。
《题北郭外前汤普济庵》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修行之地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人陈炤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