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老三年别,何时万里回。
更无南去雁,犹见北枝梅。
会有哀笼鸟,宁须溺死灰。
圣朝无弃物,与子赋归哉。

【注释】

此老:诗人自喻。

三年别:三年前分别。

何时万里回: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这千里万里之外呢?

更无南去雁:没有向南飞的雁。

犹见北枝梅:北方的梅花依然开放。

会有哀笼鸟:有悲哀的鸟儿将落人罗网。

宁须溺死灰:何必让死去的灰烬沉没在水底。

圣朝无弃物:圣明的朝廷不会抛弃任何东西。

归哉:归来吧。

【赏析】

《次韵无斁偶作二首》是作者与友人无斁的酬唱之作。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以及自己报国立功的愿望。全诗语言平实,情深意切,体现了诗人淳朴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风范。

首联写别后之苦,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切。诗人用“此老”自比,表明自己与友人无斁一样都是壮志未酬之人,而此时又分别了三年,故感到十分痛苦。

颔联紧承上句,进一步抒写了离别的痛苦。这里以“南去雁”“北枝梅”为喻,既写出了离愁别绪,又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更无南去雁”,是说没有南飞的大雁能传消息;“犹见北枝梅”,则是说尽管没有大雁能传消息,但北方的梅花依旧开放,仍可望见。这两句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友人安危的忧虑之心。

颈联写诗人的担忧。诗人用“哀笼鸟”比喻友人的处境,意思是说如果朋友被罗网所捕获,就象鸟儿落入罗网般地无法逃脱。诗人以“宁须溺死灰”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和担忧。这里的“溺死灰”是指把已死的人埋在灰烬之中,暗喻着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和不愿看到朋友白白地牺牲。

尾联是全诗的核心,也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诗人用“圣朝无弃物”来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决心;同时以“与子赋归哉”来表达自己希望与友人一起归乡的愿望。这里的“与子”指的是诗人自己,“归哉”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劝勉。

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报国之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