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学违从众,名家最近天。
感时犹壮志,得句起衰年。
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
平生挥翰手,几见绝韦编。
【注释】
世学:世俗之学。违从众:违背众人的主张。名家:名家学派。最近天:近于自然。感时:感慨时世。犹壮志:仍然有雄心。得句起衰年:得到一句,使衰颓的心情振奋起来。袁酒无何饮:没有多少酒可喝,没有什么可饮的。陶琴: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不具弦:没有弦乐伴奏。挥翰手:指写诗文的能力。几见绝韦编:几次看到自己把书简编成册了。韦编三绝:指孔子读《周易》时,连竹简上的皮都磨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赏析】
这首诗是晁补之为友人晁无斁除日所写的。晁补之(1053—1103),字无咎,号归来子,钜野人,北宋官员、文学家。晁补之一生以文章著称,与苏轼齐名,号称“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清新俊逸,词风豪爽。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他对于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此诗即是如此。
开头两句“世学违从众,名家最近天”,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学问和名家学派的批评。他认为世俗学问背离了自然之道,而名家之学则更接近于自然。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学问的不满,也透露出他对名家学派的推崇。
“感时犹壮志,得句起衰年。”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感叹时光流逝,自己的壮志未酬,但每当他得到一句佳作时,又使他振奋起来,仿佛青春再现。这里的“衰年”指的是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和激情。然而,正是这种“衰年”给了他创作灵感,使他能够写出优美的诗句。
“袁酒无何饮,陶琴不具弦。”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饮酒和弹琴的情景。他没有多少酒可喝了,也没有什么可弹奏的乐器。这说明诗人在生活的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他也依然热爱生活。
“平生挥翰手,几见绝韦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写作能力的自信。他一直擅长挥笔疾书,多次将书简编成册。然而,他也曾经多次感到自己的书简被遗忘或遗失。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忧虑,以及对书籍的珍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学问的不满,以及对于名家学派的推崇。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坚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