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舍苔衣积,倚墙梨颊红。
地平宜落日,野旷自多风。
禹迹千年后,家山一顾中。
未休嗤土偶,已复逐飘蓬。

【注释】

  1. 晚立:傍晚站立。
  2. 绕舍苔衣积:环绕着屋舍的墙根上长满了青苔。
  3. 倚墙梨颊(lián xī)红:靠在墙壁上的树枝,由于阳光照射而显得通红。
  4. 地平宜落日:地面平坦适宜观赏落日。
  5. 野旷自多风:田野空旷,自然风力大。
  6. 禹迹千年后:禹,古代圣王之一,曾治理过洪水,他的足迹至今还留在地上。
  7. 家山一顾中:回头看见自己的家乡,但家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8. 未休嗤土偶:没有停止嘲笑那些泥塑木偶。
  9. 已复逐飘蓬:又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黄昏时分站在门前,远望家园,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感慨万分。
    首联“绕舍苔衣积,倚墙梨颊红。”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墙角的树木因为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而显得格外鲜艳,周围的青苔也因为树根的盘绕而积聚起来。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颔联“地平宜落日,野旷自多风。”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的场景:当太阳落下时,大地变得平坦而宽阔,自然风力也随之加强,使得田野更加开阔。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禹迹千年后,家山一顾中。”诗人开始反思历史的变迁:禹,作为古代圣王之一,曾经治水成功,为后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也经历了沧桑巨变,昔日的美好景象已经成为了遥远的回忆。这里,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家乡变迁的无奈。
    尾联“未休嗤土偶,已复逐飘蓬。”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虽然他已经远离故乡,但在风中飘荡的蓬草仍然会继续前行,不会停止。这里的“未休”与“已复”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并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