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雾真成雨,疏帘不隔风。
青林拥红树,家鹜杂宾鸿。
渔屋浑环水,晴湖半落东。
往来成一老,犹在半涂中。
【注释】
山口:指入山的道路口,这里泛指山林。
疏帘不隔风:指窗帘稀疏,但仍然可以挡住风吹到室内,比喻虽居闹处而心静。
青林拥红树:形容山林树木葱郁繁盛。
家鹜:大雁的俗称。
宾鸿:即“宾鸿”,指大雁;鸿雁是候鸟,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回北方,故称其为客鸟。
浑环水:浑然一体的水景。
晴湖半落东:晴空下的湖泊,一半在西边,一半在东边,形容湖面宽广、天空辽阔。
往来成一老:来来往往的人像老人一样,年岁已高。
犹在半涂中:依然停留在旅程的一半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林风光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以重雾真成雨、疏帘不隔风起兴,描绘了山林中云雾缭绕、风声细微的幽美景色。这里的“重雾”、“真成雨”形象地表现了山间云雾弥漫、雨意渐浓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蒙蒙细雨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魅力;“疏帘不隔风”则描绘出山间房屋的窗户稀疏,但仍能抵御住微风吹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山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美景。诗人用“青林拥红树”、“家鹜杂宾鸿”等词语,将青山绿林、红花绿叶与大雁、天鹅等候鸟相映成趣,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山林画面。这些词语不仅描绘出山林的壮丽美景,还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的赞美之情。
颈联转而写渔屋和晴湖。诗人描绘了渔屋环绕在清澈湖水之中的情景,以及湖面上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景象。这些词语不仅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联再次回到山林景色上。诗人描绘了人们在山林间往来穿梭、如同老人一般的情景,以及他们依然停留在旅程的一半处的画面。这里的“往来”和“犹在半涂中”既表现了人们的忙碌和奔波,又展示了山林中的生活节奏和自然规律,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意境。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和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