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
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
孰知范叔寒如此,未觉严公有故情。
答晁以道 (宋代):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北宋官员、诗人、文学家。元丰二年(1079年),因上书论时政,被贬谪于广东。此诗即为其归途所感而作。
译文:
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孰知范叔寒如此,未觉严公有故情。
注释:
① 转走东南复帝城:意为辗转奔波,回到京城(都城)。
② 故人相见眼偏明:表示对老友重逢的喜悦和欣慰之情。
③ 范叔:指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④ 严公: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辛酸经历以及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首句“转走东南复帝城”表达了诗人辗转奔波、不辞劳苦的辛苦历程,也隐含着脱离政治旋涡的无奈。接下来两句“故人相见眼偏明”,则展现了老友重逢时的温馨场景,彰显了友情的深厚。
诗人并未沉浸在这种喜悦中。他通过“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表达了自己身处两地,无法寄送书信给朋友的无奈。同时,“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孰知范叔寒如此,未觉严公有故情”一句则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慨,也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