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泾清渭不同源,世好因循到子孙。
只待白头能潦倒,不虞青眼已澜翻。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浊泾清渭不同源”: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两种事物(泾水与渭水)虽然源头不同,但最终汇入同一个湖泊,从而暗示了尽管起点不同,但最终结果却可能相似或相同。
  2. “世好因循到子孙”:这里提到了“因循”,即沿袭、遵循旧有的做法或惯例。而“世好因循”则是指社会普遍喜好这种守旧的态度,并将其传给了子孙后代。
  3. “只待白头能潦倒”:这里的“白头”指的是年老,而“潦倒”则形容生活状态不佳或遭遇困境。诗人似乎在说,人们只需要等到年老时,就可以过上贫困潦倒的生活。
  4. “不虞青眼已澜翻”:这里的“青眼”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的喜爱或者赏识;“澜翻”则意味着动荡、不稳定。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意外的惊喜或惊讶,即原本平静的心态被打破,可能因为某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而发生了变动。

我们根据上述分析,给出相应的诗句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译文

泾河与渭河虽然源头不同,但最终汇合为一。世人喜欢沿袭旧习,将这种习性传给了子孙后代。只期望到老的时候能够陷入困境,没有料到自己的好运已经荡然无存。

注释

  • 浊泾清渭:泾水与渭水,古代两条主要河流的名字,这里用来比喻不同的东西。
  • 世好因循:世间普遍喜爱沿用旧习。
  • 到子孙:传给了子孙后代。
  • 只待白头:只等到了老年。
  • 潦倒:穷困潦倒。
  • 青眼:赞赏的目光。
  • 澜翻:动荡、不稳定的意思。
  • 不虞:没有料到。

赏析

这首诗以泾河与渭河的不同源头为引子,引出了世世代代沿袭旧习的现象,进而抒发了对于这种现状的不满与担忧。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联想到人类社会的陋习,从而表达了对变革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