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作梁宋游,幽忧废朝昏。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
江湖多病后,仅免饷鱼鼋。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
生前不自爱,身后何足论。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
却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

以下是对《寄邢和叔》这首诗的逐句解释、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昔作梁宋游,幽忧废朝昏。:以前曾到梁宋之地游玩,但因内心的忧虑而无法享受正常的朝政活动。
  •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关上门不再接待往来之人,也不厌倦家中孩子们的喧闹声。
  •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在墙上听到敲门的声音,不知道是谁在深夜来访。
  •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知道来人可能是邢夫子(指邢恕),便从高轩中下来迎接。
  •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希望能够与邢恕成为普通朋友,不在乎对方的年龄和德行。
  •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简短地交谈后,便看到邢恕急忙赶往东南方向。
  • 江湖多病后,仅免饷鱼鼋。:因为疾病的缘故,得以免受鱼肉的供应。
  •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长时间没有书写,因为有人询问天气冷暖。
  •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喜爱西边的孤独山,那里有几家人居住。
  •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打算在那里建造房屋,继续耕种和灌溉。
  • 生前不自爱,身后何足论。:生前不懂得珍惜,死后又何必去计较。
  •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嘲笑扬雄的《法言》,赞美虞翻的《周易》。
  •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虽然写文章辛苦,但纸张笔墨不要留下。
  • 却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寻找南郭先生,坐在竹椅上学习道家的智慧。
  •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将来当官的客人误入了桃花源。
  •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在芦苇间遇见了一位渔夫,谁能认出这是王公孙?
  1. 译文
  • 昔作梁宋游,幽忧废朝昏。:曾经到梁州和宋代游览,但因内心忧愁而无法处理政务。
  •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关上门不再接待往来之人,也不厌倦孩子们的喧闹声。
  •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在墙上听到敲门的声音,不知道是谁在深夜来访。
  •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知道来人是邢恕,便从高轩中下来迎接。
  •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希望能够与邢恕成为普通朋友,不在乎对方的年龄和德行。
  •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简短地交谈后,便看到邢恕急忙赶往东南方向。
  • 江湖多病后,仅免饷鱼鼋。:因为疾病的缘故,得以免受鱼肉的供应。
  •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长时间没有书信,因为有人询问天气冷暖。
  •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喜爱西边的孤独山,那里有几家人居住。
  •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打算在那里建造房屋,继续耕种和灌溉。
  • 生前不自爱,身后何足论。:生前不懂得珍惜,死后又何必去计较。
  •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嘲笑扬雄的《法言》,赞美虞翻的《周易》。
  •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虽然写文章辛苦,但纸张笔墨不要留下。
  • 却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寻找南郭先生,坐在竹椅上学习道家的智慧。
  •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将来当官的客人误入了桃花源。
  •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在芦苇间遇见了一位渔夫,谁能认出这是王公孙?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与邢恕的交往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境界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官场纷争的不满和对名利地位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