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伤春》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慨叹国事的悲愤诗。写于北宋建炎年间,当时诗人逃难至湖南邵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朝廷无法采取措施来平定边境的冲突。
坐使甘泉照夕烽:由于朝廷的不作为,使得敌人的侵略活动得以持续。
初怪上都闻战马:起初惊讶于京城(大都)附近竟然能听到战马的嘶鸣。
岂知穷海看飞龙:没想到在遥远的海边也能看见金军的船只如同神龙一般。
孤臣霜发三千丈:诗人自比为孤独的臣子,其头发如霜般白长。
每岁烟花一万重:每年春节时,烟花绽放的景象如同堆积的雪一般。
稍喜长沙向延阁:尽管形势艰难,但诗人仍对长沙的守军抱有一线希望。
疲兵敢犯犬羊锋:疲惫的军队敢于挑战金军的前锋。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的状况,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陈与义的《伤春》不仅是对国事的感叹,也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诗歌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还能从中汲取到历史的教训和文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