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方驾信优为,不废东郊坐保釐。
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定知来者倾三叹,共了流年费几诗。
瘀絮车斜敢将去,乐天那畏一微之。

次韵家弟所赋

曹刘方驾信优为,不废东郊坐保釐。

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定知来者倾三叹,共了流年费几诗。

瘀絮车斜敢将去,乐天那畏一微之。

注释:

  1. 曹刘方驾信优为:指的是曹操和刘备正在竞争天下,这里用“信”字表示确实如此。
  2. 不废东郊坐保釐:意指尽管有竞争,但并不影响自己享受东郊的宁静生活。
  3. 投蚓问公逢老手:比喻自己的技艺不如对手,向老人请教,希望得到指点。
  4. 联珠及我愧连枝:比喻自己的作品与前辈相比,感到惭愧,因为自己并没有像前辈那样成为“连珠”。
  5. 定知来者倾三叹:意指相信后来的人一定会对这首诗感叹不已。
  6. 共了流年费几诗:意为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花费了很多时间创作诗歌。
  7. 瘀絮车斜敢将去:意指在旅途中遇到了困难,但仍然勇敢地前行。
  8. 乐天那畏一微之:意为虽然只是微小的事物,但也要认真对待,不能轻视。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赠答诗,由曹植所作。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作品以慷慨悲壮著称,而这首诗则展现了他谦逊谨慎的一面。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首句“曹刘方驾信优为”,直接点明了曹操和刘备的竞争地位,同时以“信”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竞争确实是真的。这一句既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二句“不废东郊坐保釐”,意味着即便有竞争,也不会影响自己享受东郊的宁静生活。这里的“东郊”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某个地方,而“坐保釐”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竞争的态度是坦然面对,不会因此受到干扰。
    第三句“投蚓问公逢老手”,通过一个典故来说明自己的技术不如对手,需要向老人请教才能获得进步。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一条蚯蚓,而对手则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这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深意。
    第四句“联珠及我愧连枝”,则是对自己作品的自谦之词。在这里,“联珠”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之间互相赠送的诗文,而“愧连枝”则是说自己的作品与前辈相比,显得有些逊色,就像树上的枝叶一样无法相连。这种谦虚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谦逊品质。
    第五句“定知来者倾三叹”,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创作的期待。这里的“三叹”可能是指读者对于这首诗的感受,也可能是说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无论哪种理解,都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第六句“共了流年费几诗”,则是对自己和读者共同度过了美好时光的赞美之词。这里的“流年”指的是岁月,而“费几诗”则意味着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创作诗歌。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投入和热情,也体现了读者对于诗歌的喜爱和支持。
    最后一句“瘀絮车斜敢将去”,则是对自己在旅途中遇到困难时的坚韧精神的赞美。这里的“瘀絮车斜”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艰难险阻,而“敢将去”则表明了自己不畏惧困难,勇于前行的决心。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以历史人物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对比、自谦、期待等方式,展现了诗人谦逊的品质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这首诗既具有历史背景,又富有哲理意味,值得深入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