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曾识最高枝,百感重逢岁月迷。
向日擘笺须彩凤,如今执楯要文犀。

【注释】

武林:《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九引《唐史演义》:“(李)可及少时,尝游杭州西湖。有老叟谓可及曰:西湖之景,天下无比,但无诗以纪之,是大憾事。可及问何言为佳?老人曰:莫若‘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句也。”后以“武林”指代杭州。最高枝:指最上一层的树枝。百感重逢: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辩。向日擘笺:以前曾写过诗词,如今又写。彩凤:凤凰的一种,色彩斑斓。执楯:手执盾牌。文犀:文饰的犀牛角,这里指用犀牛皮制成的盾。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载(751)。当时诗人李可及正担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吐蕃,在赴任途中,途经杭州,与当地文人雅士赋诗唱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使任务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武林曾识最高枝”,是说自己曾在杭州西湖游览,见过最高的柳枝。这一句点明地点,表明诗人对杭州西湖的熟悉程度。“最高枝”是虚写,暗含了诗人自己心中的理想。

次句“百感重逢岁月迷”,诗人回忆起往日与好友同游西湖的情景,如今却要远离故土,奔赴他乡,不禁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第三四句“向日擘笺须彩凤,如今执楯要文犀”,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一起赋诗的情景。那时他们挥笔如飞,写出了美丽的诗句,而今天却要手持盾牌,面对强敌,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诗人感到十分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中的不安和忧虑。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既表达了诗人对出使任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