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老牛抱朝饥,向山影觳觫。
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
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锄。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
【题解】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洞林的作品。吕洞林,字洞明,一字稚川,自称四明人。他一生贫苦,但性格豪爽,不屈于权贵的压迫,也不为富家子弟所凌辱。他曾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任太乐丞,因直言进谏被贬到岭南。后来才又得到平反,重新做官。他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揭露和抨击时政。其诗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鲜明,善于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进行描绘。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很长。
烟草:指田野。
连山雨新足:连绵不断。雨后草木青翠,景色宜人。
犊儿:小牛。
觳觫(hù sù):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
仓廪(lǐn lǐ):粮食仓库。
汝饱不惭人愧汝:意思是你吃饱了不感到惭愧,却让那些没吃饱的人感到惭愧。
广舆:大车,这里泛指车。
【译文】
千里田野一片绿,连绵山峦细雨新。老牛肚中饥肠响,低头向山影中颤。
小牛奔跑先过水,立身长鸣盼母归。母子同享丰年粮,你饱我满心欢喜。
牧童天天放牛娃,忧虑长大要耕地。日斜牛背睡得香,不信人间有广路。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牧童骑黄牛”的牧童牧牛图,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赞美之情。诗的前两句写远景,后三句写近景,层次分明。
前两句“千里烟草绿,连山雨新足。”描写了远山、平原、江河、湖泊以及树木花草等自然景物。“千里”一词,写出了牧场辽阔无边;“烟草”一词写出了草色青青,一片碧绿。“连山雨新足”,既点出时间是雨后,也写出了山连山、水连水、烟连烟的辽阔景象,使人感觉到一派生机盎然的气息。“老牛抱朝饥”,写牛的动作。一个“抱”字把老牛的辛苦和劳累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句还表现了牧牛人的辛勤劳动。
第三句“向山影觳觫”,写牛的动作。“觳觫”一词,表现了牛的害怕心理,它好像在说:“啊!请饶恕我吧!”“犊儿狂走先过浦,却立长鸣待其母。”这句写牛犊的欢快心情,牛犊一边跑一边叫,好像在说:“我不怕,妈妈快来追我呀!”最后,“母子为人实仓廪,汝饱不惭人愧汝。”牛犊和老牛一起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牛犊吃饱了并不感到惭愧,而是让那些没吃饱的人感到惭愧。
诗的最后两句“牧童生来日日娱,只忧身大当把锄。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以牧童的口吻道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日日娱”三个字写出了牧童的生活乐趣,他每天的快乐都来自于放牧生活。“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间有广舆。”牧童虽然生活简朴,但是他却很快乐。他喜欢躺在牛背上欣赏夕阳,更相信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了。
整首诗以牧童的视角观察世界,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