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
倚杖看白云,亭亭水中度。
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
物生各扰扰,念此煎百虑。
聊将忧世心,数遍桥西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①诗句“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中的“幽子”是指诗人自喻。诗人以幽静的夜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孤寂、寂寞。“独步”是说在这样静寂的环境中行走,显得格外孤单、寂寞、冷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②诗句“倚杖看白云,亭亭水中度”中的“亭亭”,指高耸的样子,形容白云飘浮的样子。诗人独自行走于江边,倚着拐杖看着天空中飘浮的白云,这两句写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③诗句“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中的“十月”、“三更”指的是时间。诗人看到大雁飞过头顶,知道已是深秋时节;又看到河水向东流淌,知道已经是半夜时分。“高”与“流去”两个动作描写,写出了时间推移,季节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④诗句“物生各扰扰,念此煎百虑”中的“物生”指的是世间万物。“扰扰”形容万物纷乱的样子。这里用“物生各扰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烦乱。
⑤诗句“聊将忧世心,数遍桥西树”中的“忧世心”,指诗人关心天下大事的忧患意识。诗人以自己的忧心来安慰自己。“数遍”表示多次重复。这里的“桥西树”指代诗人。
⑥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首联写诗人独自行走于江边,以“独步”、“幽子”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颔联写诗人看到天空中飘浮的白云,以“亭亭”、“水中度”来写诗人看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颈联写诗人看到大雁飞过头顶,知道已是深秋季节;又看到河水向东流淌,知道已经半夜时分。尾联写诗人以自己的忧虑来安慰自己,最后以“桥西树”来代表自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答案】
示例:
夜步堤上
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
倚杖看白云,亭亭水中度。
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
物生各扰扰,念此煎百虑。
聊将忧世心,数遍桥西树。
翻译:
夜幕降临后,人们进入梦乡了,我独自一人在江边散步。
拄着拐杖观看天上飘浮的白云,它们在水面上缓缓地飘过。
深秋的时节已到,大雁从头顶飞过,而此时正是半夜。
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不禁感到忧虑重重。
只好以自己的忧虑来安抚自己,反复数着远处的柳树枝条。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以景传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幅生动的晚秋夜景图,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