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乌声和且都,我识丈人屋上乌。
难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须。
樊侯种梓用莫竭,丈人向来亦种德。
挽回万事入绳床,花竹相看有佳色。
人生知足一饱多,当时恨我弃渔蓑。
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译文:

城南的乌叫声和声相呼应,我认出了丈人的屋上的乌鸦。

难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须。

樊侯种梓用莫竭,丈人向来亦种德。

挽回万事入绳床,花竹相看有佳色。

人生知足一饱多,当时恨我弃渔蓑。

题诗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陈师道(公元1053-1102),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曾巩、张耒、苏辙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歌清新自然,风格独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主人翁的生活情趣。首先,诗的前两句“城南乌声和且都,我识丈人屋上乌。”通过写城南乌声的和谐,引出了主人翁对丈人家中的熟悉。他不仅听到了乌叫声,还看到了屋上的乌鸦,这增加了他对丈人家的亲近感。

“难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须。”这句话表达了主人翁对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他喜欢在难老堂中喝酒,享受着霜雪未至时的温暖。这里的“髭须”指的是人的胡须,主人翁不让它被霜雪吹白,显示出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珍惜。

“樊侯种梓用莫竭,丈人向来亦种德。”这句诗赞美了主人翁的品德和才能。他种植的树木茂盛,象征着他的生活富裕和长寿。同时,他也得到了他人的尊重和赞扬,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挽回万事入绳床,花竹相看有佳色。”这句话描绘了主人翁的生活状态。他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纳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无论是花还是竹,都是他所欣赏和珍视的。这里的“绳床”指的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主人翁通过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使生活更加和谐。

“人生知足一饱多,当时恨我弃渔蓑。”这句话表达了主人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满足和快乐,而不是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他曾经放弃了渔夫的生活方式,但最终还是回到原点,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翁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