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在衡山,伤心衢路侧。
岂知得此地,一坐数千息。
易安生痛定,过美出饥迫。
誓言如齐侯,常戒在莒厄。
要将万里身,独面九年壁。
如何不己奈,开窗玩霏碧。
招呼面前山,浮翠落衾席。
一笑等儿戏,都忘雪侵帻。
人生何不娱,今夕定何夕。
向来万顷胸,馀地吞七泽。
念此亦细事,未遽瑕生璧。
聊使山中人,永记山下客。

【注释】

1.开壁置窗命曰远轩:指在墙壁上开了窗户叫远轩。

2.我昨在衡山,伤心衢路侧:指作者曾经到过衡山,在衢路旁感到伤心。

3.岂知得此地:哪里想到在这里能遇到这样的地方。

4.一坐数千息:指坐在此处休息了好几天。

5.易安生痛定:指周必大的夫人李易安(易安居士)病后康复。

6.过美出饥迫:过度的享受会让人感到饥饿的痛苦。

7.誓言如齐侯,常戒在莒厄:发誓像齐桓公那样,常常警戒自己不要陷入困境。

8.要将万里身,独面九年壁:意思是说将身体交给万里以外的国家去,只有面对九年前的困境。

9.如何不己奈:如何能够忍受呢?

10.开窗玩霏碧:打开窗户欣赏飘落的雪花。

11.招呼面前山,浮翠落衾席:招呼眼前的山峰,山上的绿色映照在被子和席子上。

12.一笑等儿戏,都忘雪侵帻:一笑之间好像在开玩笑,都忘记了雪落在头上。

13.人生何不娱,今夕定何夕:人为什么不能寻欢作乐,今夜是不是很美好?

14.向来万顷胸,馀地吞七泽:以前胸怀广阔,足以容纳七泽。

15.念此亦细事,未遽瑕生璧:想到这些也是小事一桩,不至于让玉器失去光彩。

16.聊使山中人,永记山下客:让我山中的人们永远记住山下的朋友。

【赏析】

《题赵士程家小隐园》是南宋诗人周必大所写的一首题壁诗。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信叔,号平园,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宋光宗时宰相兼枢密使兼都督,封许国公 ,死后追赠太师,谥文忠。《宋史》有传。这首诗是周必大游历江南时所作,他与友人赵士程结伴同行,来到赵士程家的小隐园。周必大看到园内景致优美,就写了这首诗。

首联“开壁置窗命曰远轩”,这是在墙上开了窗户,取名为“远轩”。这里既写景又点题,表明这里是一处幽静雅致之地,可以远离尘世纷扰。

颔联“我昨在衡山,伤心衢路侧”,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衡山,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曾在衡山遭遇挫折,感到悲伤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颈联“岂知得此地,一坐数千息”,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旅行意外发现这个地方的喜悦之情。这里的“数千息”形容他在此处停留的时间很长,可能是几天几夜,甚至更久。这体现了作者对于这次旅行的意外之喜,也表现了他的豁达心态和乐观态度。

接下来“易安生痛定,过美出饥迫”,这两句是对周必大夫人李易安(易安居士)的赞美。李易安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曾经历病痛折磨后恢复健康,这象征着生命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这里的“过美出饥迫”也表达了一种生活哲学,即通过艰难困苦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尾联“誓言如齐侯,常戒在莒厄”,则是对周必大自己的期许和鼓励。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齐桓公(姜小白)是一位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以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广纳贤才而著称。周必大希望自己能够像齐桓公一样,不断反省、改正错误,始终保持警惕之心,不被困境所困。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诗中既有对过去经历的回味和感慨,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欣赏,也有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追求和提升。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一篇优秀的题壁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