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去三十年,蘋藻聊修讳日虔。
雌剑忽寻雄剑逝,恰恰岁暮吾无钱。
乃知毫发有造化,此礼终与吾毋缘。
人生损益固常理,韩门仍被流俗牵。
凤毛辞采非不美,再拜焚香符水前。
驱邪院中诸将吏,或书或画纵横县。
网山有灵应大笑,安得师友尚流传。

网山先生讳日寄绮伯

网山先生,即李纲,南宋抗金名臣。“讳日”,是祭祀亡人的日子。李纲去世后,其弟子、门生及后人纷纷祭奠他,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译文:

我怀念的网山先生已去世,

三十年来,每逢他的忌日,我都虔诚地祭奠。

那雌剑突然又寻找着雄剑,

恰恰在岁末,我囊中羞涩。

这才知道毫发之间的变化,

都是造化的力量所致,

这份礼节终究与我无缘。

人生损益是常理,

韩愈门下仍被流俗所牵。

凤毛辞采非不美,

再次拜礼焚香祈祷。

驱邪院内诸将吏,

或书或画,纵横县。

网山有灵应大笑,

怎能得到我的师友流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对亡者的祭奠活动,抒发了作者对亡者无尽的思念和哀思。诗中的“网山先生”、“苹藻”、“雌剑”等关键词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句“先生一去三十年,苹藻聊修讳日虔”,表达了作者对亡者无尽的思念和哀思。这里的“先生”指的是李纲先生,而“苹藻”则是一种象征性的祭品,表示对亡者的怀念之情。“聊修讳日”则是说在这特定的时刻,作者不得不祭奠亡者,表达出他对亡者的深深思念之情。

次句“雌剑忽寻雄剑逝,恰恰岁暮吾无钱”,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里的“雌剑”代表着过去的岁月,而“雄剑”则代表着未来的时间。作者在面对亡者时,既感到悲痛,又感到无奈和挣扎。“恰恰岁暮吾无钱”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他无法为亡者提供足够的祭品和关怀。

接下来四句则描绘了作者在祭祀过程中的种种情景。首先,“乃知毫发有造化,此礼终与吾毋缘”,表明作者意识到生死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即使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改变命运。然后,“人生损益固常理,韩门仍被流俗牵”,这句话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豪也不能免俗。最后,“凤毛辞采非不美,再拜焚香符水前”一句,虽然凤毛辞采并非不美,但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敬意和怀念,作者不得不再次拜礼焚香祷告。

尾联“网山有灵应大笑,安得师友尚流传”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亡者深深的怀念和尊敬。他认为亡者在天之灵一定会嘲笑世间的世俗之见,希望他的师友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述对亡者的祭奠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亡者无尽的思念和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