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儿妇试新衣,西家残织方下机。东家宰牲嫌不肥,西家呼儿去采薇。
欲掩不掩留半扉,等彼良人心依依。小儿出门看落晖,平章去时霜未晞。
须臾忽见扁舟飞,双桨掝破清涟漪。抖擞裙儿牵儿上钓矶,手掩蓬鬓渐觉面生辉。
遽呼良人何来迟,税苗更管中限违,且买豚肩连夜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除夜作》,描写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分别拜访东家和西家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东家儿妇试新衣,西家残织方下机。
- 东家儿媳正在试穿新衣服,西家的女工刚刚把织好的毛衣脱下来。
- 东家宰牲嫌不肥,西家呼儿去采薇。
- 东家的主人宰杀牲口时嫌肉不新鲜,西边的人家叫儿子去采野菜。
- 欲掩不掩留半扉,等彼良人心依依。
- 想遮掩又不想遮掩,留下半扇门,等待对方的深情。
- 小儿出门看落晖,平章去时霜未晞。
- 小孩子出门去看夕阳,平章离开时还没有结霜。
- 须臾忽见扁舟飞,双桨掝破清涟漪。
- 转眼间看到一只小船飞驰而过,船桨划破水面,泛起一圈圈波纹。
- 抖擞裙儿牵儿上钓矶,手掩蓬鬓渐觉面生辉。
- 抖动着裙子,牵着孩子上了钓鱼台,手遮着头发,脸上映出光芒。
- 遽呼良人何来迟,税苗更管中限违,且买豚肩连夜归。
- 急忙呼唤亲人为何来得晚了,税收耽误了时间,只好先买一头猪回来过夜。
译文:
除夕之夜,诗人来到两家拜年。东家的儿媳正在试穿新衣,西家的女工刚从纺织机上取下毛衣。东家主人嫌宰的牲口不够肥美,西家的儿子却要去采摘野菜。东家的大门微微敞开,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西家则显得有些犹豫和不安。诗人的孩子走出家门,看着日落余晖,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舍。突然,一只小船飞驰而过,打破了水面的平静。诗人和孩子一起登上钓鱼台,手遮着头发,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忽然想起家人还没有回家,便急忙呼喊亲人,告诉他们要加快脚步,以免错过了缴税的时间。最后,他决定先买一头猪回来过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夜的热闹场景以及诗人与家人的互动。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动作,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亲情的温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转折的手法,使诗歌层次分明,情感丰富。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夜晚的氛围跃然纸上,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中的“欲掩不掩留半扉”,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既有留恋也有无奈;而“小儿出门看落晖”则展现了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生动,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