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何事苦晴悭,春意惜花留嫩寒。
共到花前细商略,精神最好雨中看。
【注释】
- 赵忠州:地名,在今湖北黄陂,这里指作者自己。
- 海棠:花木名,又称“华”或“海红”。相传为唐代白居易所植。
- 苦晴悭:意为春天里难得有雨,天气晴好而不肯下雨。
- 春意惜花留嫩寒:春天里,万物萌生、生机盎然,但花儿却因为怕受冷害,舍不得让它们开放,而是保持一种娇嫩的形态,以适应春天的气温。
- 商略:商量,商议。
- 精神最好雨中看:意思是说,只有在雨中观赏海棠才能看到它们最美好的一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雨水的期待。
首句”问春何事苦晴悭”,诗人首先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春天总是那么难以捉摸,有时候晴朗无云,有时却又连绵细雨。这里的”春何事”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好奇和疑惑,也暗示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春意惜花留嫩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特点,那就是花儿不愿意开放,总是保持着一种娇嫩的状态。这可能是因为春意太过热烈,怕花儿承受不住,所以只能选择保持一种柔弱的美态。这里的”春意”和”惜花”都是对春天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花儿的怜爱。
最后两句”共到花前细商略,精神最好雨中看”,诗人邀请大家一起来到海棠花前,一起商量如何欣赏它的最佳状态。这是因为只有当花儿在雨中被雨水滋润的时候,才能呈现出最美丽的一面。这里的”商略”和”精神最好”都是对观赏方式的建议。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对花儿的怜爱,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通过对春天特点的细致观察和描述,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